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零一章 議定遷都-《康定天下》


    第(3/3)頁

    選開封一派當然不認同,稱道開封決堤不過千年一遇,無需多慮,若是定都于此,國家自當加大力度疏浚河道。而憑借大金如今的軍力和國策,守衛京城何需憑山川之險。

    兩派爭執不定,最后完顏康一錘定音。

    遷都開封!

    完顏康選定開封,主要基于三個理由。

    開封靠近黃河,通航便利,既有利于四方運輸來往,更利于日后拓海大政。

    完顏康在開封犯下大錯,為警醒后來者,他在開封興建英烈園。在他設想當中,遷都開封以后,他要將每年拜祭英烈園列為皇帝必行之事,從而警醒后世。

    眾人以為開封決堤,不過千年一遇。但完顏康知道,在原有時空的歷史長河當中,黃河在開封境內決堤數百次,開封十數次被洪水圍困,數次遭受滅頂之災,黃河河道都因此發生數次大變遷。

    開封一帶黃河決堤,是因為黃河在此處落差小,水流變慢,泥沙沉積嚴重,導致河床被不斷抬升,河堤也年復一年地被動加高。

    完顏康選擇遷都開封,正是因為知道日后黃河積沙狀況嚴峻,試圖在自己手中解決這個千年難題。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等十數個州府,最后流入大海。黃河中上游以山地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中下游水域河水黃濁,故稱為黃河。

    然而在隋唐之前,黃河并不叫黃河!

    《詩經》有云: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此河即黃河也,只是當年黃河中上游生態環境良好,河水清澈,并無后世河水黃濁之狀。后來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河水中的泥沙含量逐漸增多,直到唐宋時期,黃河這一名稱才被廣泛使用。

    完顏康想做的,便是從源頭上治理黃河。

    在黃河中上游植林種草,擴大植被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這是治理黃河的根本措施。為此,完顏康計劃將植樹種草的成效,列入封爵的考量標準之一。

    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發揮攔蓄洪水調節徑流之用,也在完顏康的計劃當中。

    一旦枯水期到來,組織民夫開挖泥沙,疏浚河道,更是治理黃河的必要手段。

    對于黃河可能對開封造成的種種不利影響,完顏康當下并未對眾臣言明,而是要等遷都之后再行商議。

    屆時都城既定,縱使黃河有種種危害,朝廷又豈能大意輕忽。

    能以一城之危,化萬里黃河之害,何樂而不為!

    完顏康挾大勝之威,大臣也早有盤算,遷都之事已毫無掣肘。

    革新五年春,金國開始遷都。

    完顏康下旨,中都城中除中樞文武官員外,余者皆勿用隨遷。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