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改姓歸楊-《康定天下》
第(3/3)頁
在《革新法典》中,增補婚姻法。婚姻法中,明確以一夫一妻制為原則,妻子三年以上無所出者,男子可多娶一人。除此之外,有爵之人,享有特權。獲縣爵者可娶妻兩人,獲州爵者可娶三妻,獲府爵者可娶四妻,皇位繼承人同府爵,皇帝可娶妻五人。
這幾項新政的核心,都是提高女子地位。對于前兩項,幾乎無人有異議,女子能識字于國而言總是好事,而黃蓉等幾位皇后參政效果頗佳,也證明了女子可以當官。
但婚姻法這一項,除了事先通過氣的徐道勝和公孫玉之外,滿朝文武幾乎齊聲反對,苦苦勸諫皇帝收回成命。
面對群臣洶洶之態,楊康躲到一旁,讓黃蓉出來打對臺,與群臣打嘴仗。
反對派:此法一出,豈非與天下男子為敵!
黃蓉:天下男子,能納妾之家,不足兩成。
反對派:三妻四妾,乃自古先例,人倫大事,不可廢也!
黃蓉:黃帝之前,未聞三妻四妾之說,以舜帝之貴,不過二妃。
反對派:嫁娶之事,乃民之自由,國家不可強行干涉!
黃蓉:婚姻法新規,因其有利江山社稷,并非強行干涉嫁娶。
反對派:新法若施,只會導致江山動蕩,如何有利社稷?
黃蓉微微一笑:“以我家相公的身板,還有些應付不過來,諸位大人,不知你們家中妻妾成群,如何不生怨念……”
群臣頓時語塞。
楊康及時站了出來,開始講述起一夫多妻制的歷史成因。一夫多妻制得以形成和穩固,主要是因為從春秋戰國起,中國大地戰亂不休,導致男性人口減少,男女比例失衡。
他舉了個例子,生男生女本是順應天道,合乎陰陽,人數各占一半。因為戰亂,導致國中男女比例為一比二時,一夫二妻就順理成章。
如今四海平定,即便有對外戰事,以大金國力,今后也絕無大量戰死男丁的風險。這樣一來,原本男少女多的比例,就會逐漸改變。男少女多之局面,必然會慢慢回到男女各半的狀況,這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現實基礎。
群臣聽完皇帝這番講解,都明白了其中道理。確實如楊康所言,以大金的國力和種種國策,往后即便有戰事,都只有大金吊打他國的份,絕無大敗輸虧的道理。
可是,就是難以接受啊!
娶了的妾氏,難道要休了不成?
楊康對此早有預案:法不溯及既往!
婚姻法目前還是草案,在本法未正式實施之前,你就是娶一百房妻妾,都是你的本事。
此話一出,文武眾臣的想法立刻變成,咱們抓緊多娶幾房妾氏。可等回到家中,細細一想,絕大多數官員都打消了突擊娶妾的念頭。
娶妾容易,養家不易呢!
以金國官員的俸祿,養家糊口絕無問題,七品官員的薪酬,養多一個妾氏也能做得到。可五品官想養兩個妾氏,手頭都不免有些吃緊。二品三品大員,若養三房妾氏,幾乎就沒多少余財了。
哪個官員能娶上十房八房妾氏,那就等著監察院來查吧!
咱們這些辛苦搏殺的武將、終日勞碌的官員,只能娶上一兩房妾氏,憑什么那些商賈,能左擁右抱,享盡齊人之福。
這么一想,滿朝文武心氣都順了,反而覺著推行一夫一妻制是個好事。
咱們該娶妻都娶了,該納妾也納了。往后的小兔崽子們,若要享齊人之福,那就得給國家賣命,自個掙個爵位回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