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東征-《康定天下》
第(1/3)頁
東征高麗議定之后,蕭百里以張喜、徐侃為副將,挑選了北地三個師的兵馬,又向完顏康討要了田大力和一營催城,屯兵于遼陽、丹東一帶。
四月十八,蕭百里打出“除滅權臣,恢復中國”的口號,率大軍跨過鴨綠江,正式拉開東征高麗的序幕。
蕭百里一日之內搭好浮橋,大軍渡過鴨綠江,擊潰沿河駐防的高麗守軍。之后他并不急于攻城掠地,反而于丹東對岸安營扎寨,開始加固浮橋,與工部派來的大匠,籌劃修建一座固定橋梁。
高麗近數十年來由武臣當道,國君實為傀儡,此時高麗的當道權臣名為崔忠獻。崔忠獻掌權以來,二行廢立之舉,高麗王室已是任其擺布,不敢有絲毫異動。
崔忠獻探知金國有東征之意,早就在鴨綠江沿岸布下兩萬大軍防御,但面對金軍的十萬精銳,這兩萬高麗軍一觸即潰。
崔忠獻得知前線潰敗后,大驚失色,他一面組織軍隊準備抵抗,一面派出使者,向金軍稱臣求和。
若蕭百里東征的任務是敲打不臣,這便相當于任務順利完成,可以敲鑼打鼓的撤軍回國了。
可惜的是,蕭百里的任務,是徹底占領高麗!
崔忠獻見金軍全無議和之心,反而專注于修建固定橋梁,就明白了金軍的意圖。
崔忠獻系武人出身,如何肯坐以待斃。他清楚金軍意圖之后,立刻調撥二十萬大軍分三路西進,試圖將渡河的十萬金軍殲滅于鴨綠江東岸,再摧毀鴨綠江上的在建橋梁。
蕭百里探知高麗各地軍隊集結,并不做任何襲擾之舉,只顧加固營寨,按部就班的督促修建橋梁。
五月初三,崔忠獻親率二十萬高麗大軍集結于鴨綠江東岸,開始攻打金軍大營。
金軍堅守不出,只以強弓硬弩據敵于營外。
初時,崔忠獻只以小股部隊輪番襲營。
如此三日,金軍始終一兵不出。
崔忠獻以為金軍畏戰,便下令左右兩軍出擊,誓要一舉攻破金軍大營。
金軍大營中部,建有一座高達兩丈,闊約一丈見方的瞭望臺。蕭百里站在瞭望臺上,拿著一支千里眼,打量著高麗軍的動態。
千里眼是工部最新的發明,一根空心銅管,前后鑲嵌著兩塊打磨好的水晶片。這根銅管一頭細一頭粗,眼睛湊到細的那頭,能清楚的看見三四里外的人臉。十幾二十里外的敵軍動作,通過千里眼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這千里眼的發明創意,正是來自完顏康。因為這個時代還沒有玻璃,需要將純凈度極高的水晶細細打磨之后,才能作為鏡片。這樣一來,千里眼半月才能成型一支,如今整個大金,也只有三支千里眼。
東征大軍唯一一支千里眼,就掌握在蕭百里手中,他用千里眼看了好一陣子,才遞給一旁翹首以盼的張喜。
張喜看完一圈,又把千里眼遞給徐侃,一邊感嘆道:“工部真是厲害,高麗軍中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咱們的雙眼呢!”
徐侃通過千里眼觀看高麗軍沖營陣勢,不由哼了一聲:“就憑這些土雞瓦狗,咱們就算沒這千里眼,揮揮手就能滅了他們,何必死守大營呢?”從千里眼中,徐侃看的清清楚楚,高麗軍兵甲雜亂,陣型不齊,士兵之中還有不少須發發白之人。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app,安卓蘋果手機都支持!
蕭百里微微昂首:“以我軍之強,只要不出楊廣那般昏招,取勝自然不難。但咱們這一戰,可不是僅僅求勝而已?!?
張喜接過話頭:“軍長,咱們要打的,是一場殲滅戰吧!”
蕭百里點頭道:“咱們不僅要打一場殲滅戰,還要勝的堂堂正正,讓高麗人敗的心服口服才行!”
高麗左右十萬大軍,已經漸漸逼近金軍大營。面對金軍拒敵的箭雨,高麗軍早有準備,前軍一萬士卒一手持盾擋于身前以作防御,一邊腳步不停沖向金軍大營。后排的弓箭手緊跟在盾手之后,只待射程一夠就準備出箭還擊。
徐侃放下千里眼,對蕭百里道:“軍長,是否傳令前軍,小心敵軍放箭?!?
蕭百里搖了搖頭:“前軍諸營都有觀察員,若是這等應變都要咱們親自下令,講武堂的教官們都下課算了?!?
張喜和徐侃相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金軍營級以上軍官,都要通過講武堂的培訓并考核通過后,才能正式任命。戰場上基本應變之道,都在講武堂的講課科目當中。在金軍之中,能升到營長以上軍官,不說將才如何出眾,至少都能做到中規中矩這四個字。
面對高麗弓箭手即將到來的還擊,金軍各營紛紛下令,弓箭手放過前方持盾敵軍,使用拋射之法射向遠端。
高麗軍中將領,一見金軍改變射法,立刻下令弓箭手還擊。但金軍所持俱是一石硬弓,而高麗軍所用多是八斗弓。射程的差距,導致高麗弓箭手初時只能被動挨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