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9章 永樂二十年-《大明王冠》
第(2/3)頁
同時各冶金廠擴大產能。
到了日本那邊,要采取步步吞并的戰略,需要在日本島的沿海建立一個后方大本營,以確保戰事指揮和后勤補充、存放。
所以需要大量水泥和鋼鐵。
同時,朱棣親自召見了黎利和摩訶黛維,“友好”商談了半個時辰,黎利和摩訶黛維都十分“配合”的同意,立即寫信送遞交趾和吳哥,配合當地布政司、總司,在中南半島招募共計十萬人力,等大明在日本取得進展,就迅速將這十萬人運送過去,在那邊修筑大本營。
這些操作,是朱棣和黃昏商量后定下來的。
目的只有一個。
利用這個大本營的堅不可摧性,死死的釘在日本,然后再利用大明神機火器的威力,逐步蠶食日本全境。
而另一方面,一個不算重要的圣旨下放兵部和戶部已經工部。
放開寶船的售賣。
但凡國內商行有要購買寶船、四百料和兩百料戰船用作海外貿易的,工部、兵部那邊都可以放開手腳買。
這是表面圣旨。
誰都可以買寶船。
但私下里,傳圣旨的內侍給工部和兵部兩位尚書說了個口諭,寶船盡量優先滿足時代集團,卻不限量,以成本價出售。
其余商行若是購買,限量在三艘以內。
且要盈利。
這個消息很快傳散開來,朝野權貴臣子讀懂了其中的信號:陛下是打算放鎮西公去海外建立他自己的勢力了。
也就是話說,君臣之間,好聚好散!
這是大好事!
所以永樂二十年的春節,表明上,大明舉國歡騰四海升平,但在朝堂上層,暗涌流動,一方面不僅僅是馬上要出征日本。
另一方面,多年來一直沒真正定下來的未來天子人選,隨著朱高煦出任遠征軍副帥之后,終于塵埃落定。
真正的塵埃落定!
太子位置穩如泰山,對于朝臣和國家而言,是好事,所以永樂二十年的春節,長春郡王府人流如織——太子在東宮,東宮在皇城內。
大家討好不了太子,那就討好太孫唄。
這一下把朱瞻基弄得有點懵逼,不勝其煩后,開始躲避京官和回京述職的地方官,今天去一趟黃府,明天去一趟東宮,后來幾日,索性就以陪伴爺爺為名義,帶著太孫妃胡善祥和孫氏一起,躲到乾清殿去,讓胡善祥和孫氏去侍候太子妃張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