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侯門嬌香》
第(2/3)頁
她想拉走趙家去支持她和東宮,若她能再嫁趙侯一次的話,那么盧家、她兄長,其實都不必皇侯再去爭取,自然而然就也是站在東宮那邊的。
至此的話,盧秀慧還算是能理解皇后的用意的。畢竟站在她的立場上,她去籌謀這些,并不過分。但唯一令盧秀慧不能理解的是,東宮太子早已病入膏肓了,他是不堪大用的。若是太子在皇上之前走了,皇上沒了繼承人,她再拉攏這些朝臣,又有何用?
但很快,盧秀慧便又想到了另一個人——東宮之子蕭衍。
太子雖命不久矣,但太子之子卻是可堪大用的。只是一直以來,大家都只把目光集中在了幾位皇子身上,便就忽略了這位皇孫。
其實按照正統來說,太子便是走了,其嫡長子才是正統。
也難怪,皇后有這樣的自信。因為便是扶植太子之子,在朝堂上應付朝臣時,她也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的。
分析完這些,盧秀慧腦海中又隱隱有個念頭閃過。方才,皇后似乎是提到了明霞?
那么……
想清楚一切的盧秀慧,不由心中暗暗驚嘆?;屎蠼裉爝@一出,是想以承諾日后小公子大成時聘趙氏嫡出長千金為后當條件,而讓趙家站在東宮那一邊嗎?
盧秀慧越思量越覺得皇后此舉多半就是這個意思了。
見盧秀慧好一會兒都沒開口說話,皇后便也猜到了。
皇后說:“如今教趙家嫡長千金功課的夫子,曾是東宮太子少傅。那老先生的為人和品性,本宮還算了解。若不是趙大小姐真乃天資過人,是得不到他幾句夸贊的。如今既然他老人家能把趙大小姐的品行傳得滿京皆知,想來趙大小姐為人是錯不了的?!?
“而有幸,本宮在前幾個月也見過那閨女。的確,如外面所傳的那樣,憑趙大小姐的才學和品性,皆乃是未來皇后的最佳人選?!?
便是心中有此猜疑,但如今聽皇后親口說出,盧秀慧還是跪了下來。
“明霞還小,怕是不能堪當大任?!?
皇后彎腰扶起她來說:“我衍兒歲數也不大啊,他們二人不過相差了三歲而已。你也放心,本宮知你們家最是疼女兒的,所以,本宮也不會強人所難,非得早早接她入宮。多少,也得讓你們家養到十五歲,等及笄了,再迎娶入宮直接為后?!?
皇后嘆息說:“皇上年邁,近來身子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怕是也活不長久了。與其等他走后,留下這一大堆爛攤子事,不如本宮趁早籌謀,趁早穩定住朝局的好?!?
“娘子也是心善之人,應該知道,朝局越是不穩,流血也就越多,娘子也不希望到時候朝中血流成河吧?”
盧秀慧讓人不希望!
若朝堂都血流成河了,民間又何嘗不是地獄?
正在二人說話間,一個宮娥妝扮的女子走了過來回話:“回稟皇后娘娘,趙侍郎和盧侍郎請見?!?
“哦?他們來了?!北闶窃诨屎笠饬现校餐Ω吲d的,忙笑著道,“快快請二位大人過來說話?!?
盧秀慧聞聲,則起身侯在了皇后一邊。而那邊,宮娥已經請著趙佑樾和盧德泉過來了。
如今正是秋高氣爽的好時節,立在秋風下,盧秀慧自然的抬眸,望向那個她也有好些日子沒見的男人。只見男人一身素色錦袍,依舊如往常一樣,面若秋霜,正同她兄長一起,并肩而來。
只望了一眼,盧秀慧便收了目光。
她想聽聽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趙佑樾和盧德泉早在來的路上就已經完整猜測到了皇后的每一步計劃,猜到了她所打的每一個算盤。所以,這會兒再聽皇后說一遍時,二人也并不意外。
自那日和女兒談過后,趙佑樾的反心便沒那么堅定了。雖然這兩個多月來也一直還在猶疑不決,但方才一路過來的路上,他心里已經做好了決定。
父親已經死了,小鄭氏也落了大獄,如今正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而圣上,當朝的那位天子,他如今也垂垂老矣,晚年并不安詳。
說實話,該替母親報的仇,也算是都報了。
造-反必然要血流成河,要付出代價。若他真為一己私欲而害了那么多無辜的人,那么,他和父親、和圣上、和先帝,又有什么不同呢?
不過都是為了自己野心、私欲,而不顧無辜之人死活的禽獸罷了。
他已經拿一個牢籠囚禁了自己十多年,如今何不和過去和解,也放過自己。
想要一個清明盛世,也并不一定要親自登上那個位置。只要君王是明君,那么,他作為一個臣子,自然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負。
也正如弟弟所說的那樣,這條路真的是流血最少的一條路了。
扶持正統,栽培新帝,共創開明盛世……這才是他該做的事情。
而如果做了這個選擇的話,他和慧娘也不必再繼續忍受分離之苦。曾經埋藏在心中的很多話,他也都可以和慧娘說了。
趙佑樾既然已經做了決定,所以,皇后說的那些,他一口便應承下來了。但只一條,他暫時沒有答應,就是是否要讓女兒日后做皇后這件事。
女兒雖然十分聰穎,也比很多男子都有見解,但在自己婚姻大事這件事情上,趙佑樾還是希望給女兒更多的自由選擇的空間。
畢竟,此事有關她一輩子的幸福。
趙佑樾說:“衍公子乃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所出,乃是正統。臣如今如何孝忠今圣,日后定然也如何孝忠新帝,請皇后娘娘放心。但臣這樣做,只是覺得這個天下該是由正統繼承,臣也信得過衍公子品性才能,是出于自愿。至于是否日后承諾給臣之女明霞后位,臣并不在乎?!?
皇后其實也并不是為了讓趙家答應站她,這才拿后位出來做交換條件的。她有見過趙氏嫡長女,是真心覺得她堪當此大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