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故人(1修)-《三國志之劉備有子劉封》
第(3/3)頁
先禮后兵只是說說而已,借道不成,孫策只給了徐晃一天的時間,次日清晨,荊揚軍再無二話,擂鼓進兵,誓必取下洛陽城。
接連三日的惡戰連天,孫策第一次讓無往不前的并州兵知道了他孫策,并沒有墮了孫堅孫老虎的威名。
第一日,荊揚兵就殺上了洛陽城頭,斬將三十,屠兵三千,雖然最后在徐晃的反撲下荊揚兵又給趕了回來,便是赫赫善戰的徐晃,也不禁的腦門生津,大呼僥幸,當夜即伴著累累殘尸宿在城頭,不敢絲臾稍怠。
第二日,孫策卻沒有再來攻城,士氣大振的荊揚兵在城下罵陣,徐晃出城大戰竟日,戰盔為子孫策本人削落,孫策大將程普一箭射穿徐晃一臂,折兵三千,敗陣而歸。
第三日,孫策更是發瘋了攻城,荊揚兵數度登上城頭,若非司馬朗發動洛陽百姓,組織了三千新兵上城頭助防,洛陽城已為孫策所有。
胳膊上纏著緊緊的繃帶,徐晃一言不發堅持又在整個洛陽轉了一圈。一挫再挫,并州兵士氣低落,對帶著他們打了敗仗的徐晃,私底下更是有了一些抵觸,再無了往日的敬重。
司馬朗是個文士,連日的廝殺讓他筋疲力盡,渾身酸痛,不沾纖塵的寬大兗服濺沾了不少血污,卻還沒來得及換下,張大的滿是血絲的眼睛,一絲不茍的批著公文,這幾日戰事不斷,糧草要補充,傷患要救濟,戰沒者要備案,損壞了的百姓房屋要記錄,集中的百姓要安頓……太多太多的公備,積下了厚厚的一堆,司馬朗從不假于人手,只惟恐有任何的差錯,誤了大事。
徐晃推門而入,看著邊上早已生冷的飯菜,再看司馬朗毫無所覺的繼續奮案疾書,不由的有些感動,定站在司馬朗身后,沒有打擾他。
劉備自主政并州以來,行了就是文武分治,文臣理政,武將治兵,徐晃駐守洛陽多年,與司馬朗卻沒有什么交情,兩人不但一文一武,出身名門的司馬朗,徐晃還有些抵觸。他也隱隱聽說了司馬朗的弟弟曾使人行刺公子劉封,幾乎得手,最后公子雖然不再追究,司馬朗的弟弟卻因此流亡外地,對司馬朗,便更多了一分警惕。
然而這幾日同仇敵愷,讓徐晃由衷的敬服這一位不茍言笑的謙謙君子,靜靜的候在一旁,只等他整錄公文。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