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高深莫測的長安人-《家父漢高祖》
第(3/3)頁
就看到的路邊攤位前,跪坐著幾個年輕人,他們面前擺放著各類的吃的,旁若無人的談論起了廟堂大事。
劉長領著眾人來到了那里,要了些吃的,就坐在了他們的一旁,偷偷聽了起來。
只見那坐在中間的年輕人搖晃著頭,「你們不曾去過長安你們不知道長安的賢人到底有多可怕,我曾經前往長安,遇到了一個尋常老者,無論是辯論什么,都將我說的啞口無言,從那之后,我就明白,自己的學問在長安根本不算什么,就回來一直用心學習,學到了現在,也還是覺得學問頗有不足。」
「安國……..廟堂要改地方之制,這一點我們都看的清楚,但是三公九卿乃是廟堂的根本,廟堂才完成地方改制不久,
怎么會急著改廟堂呢?「
「若不是為了改制,怎么會免農稅呢?這就是為了讓廟堂不為外物所糾纏,可以安心操辦內部的改制之事,還有先前的幾次考核,更是最好的證明,如此頻繁的考核,這是在為重組的廟堂挑選合適的賢才……..況且,地方和廟堂是一體的,地方要改,廟堂當然也要改……..現在的廟堂制與地方制不對等,會出問題的。」
那年輕人侃侃而談,隨即又長嘆著說道:「不過,這也只是我自己的看法,我也不知道廟堂的賢人會如何決定……..反正,他們肯定看的比我們要清楚,或許我們根本就看不透?!?
他身邊的好友都有些奇怪,「安國,你自從去了一趟長安后,就變了個人似的,總是這般輕視自己,小看地方才俊,我就不信了,長安的能人,當真有這么厲害??」
韓安國仰起頭來,回憶著自己在長安所遭受的重創。
「你們是不會明白的。」
「你覺得廟堂會如何改制啊?「
忽然有人開口詢問道。
韓安國等人急忙轉頭,就看到了坐在身邊的一行人,有老有少,共計四人,正滿臉好奇的看著他們,韓安國看著那位高大威猛的人,看著他年紀比自己大,就起身行禮,其余幾個年輕后生也行禮拜見。
劉長笑著說道:「你這個年輕后生,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你覺得廟堂要如何改制呢?」
韓安國沒有回答,開口問道:「您不像是本地人?」
「哦,我們都是從長安來的貴人,是來這里見一個好友的。
韓安國笑了起來,「不曾聽過有人說自己是貴人的。
「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
韓安國身邊的幾個年輕人都有些不開心了,這也太無禮了,見面不說姓名,也不回禮,直接就開口質問,就是長安人,也不能如此無禮吧??
韓安國倒是一如既往,他認真的說道:「應當是廢除太尉,中尉等職,提高食貨府等位,增加九卿的職務,整合諸多官職....」
劉長搖旗了腦袋,「還以為你有什么高論呢,不過如此?!?
韓安國的好友有些忍不住了,開口質問道:「既然如此,不知君有何高論?」
劉長低聲說道:「我覺得啊,這廟堂改制,那肯定就是廢三公九卿,增設三權,一個負責擬定,一個負責下令,一個負責執行...九卿都整合到執行部門里...具體的是這樣的...」
那幾個后生聽的滿頭霧水,呂祿卻忍不住拽了拽劉長的衣袖。
您別為了在人前顯圣就將廟堂的謀劃都給說出去劉長倒是不在意,反正廟堂大概也差不多完成了,很快就會讓天下人都知道,這沒什么要保密的。劉長說的很是詳細,幾個人聽的呆若木雞。
那年紀后生急忙搖著頭,「這算不得數,您是從長安來的,肯定是提前得知了些消息,故意哄騙我們,我們不曾去過長安,自然不知情。」
「那就說說你們這梁國的情況吧,梁國你們熟悉吧?」
韓安國已經察覺到了不妥,不愿意多說,而他的好友明顯有些上頭了,得意的質問道:「目前梁國也在進行一場大治理,主要是針對余丁,農桑,水利等諸多問題,不知您有什么看法?」
「哈哈哈,這種問題,哪里還需要我來回答呢?黨!你做我的車夫也有很長時日了,來,你告訴這些人!」
文黨默默的抬起頭來,他還是不太熟悉皇帝的這種作風,但他依舊盡職盡責的說起了自己對梁國之政的看法。
從余丁的解決問題到農桑,水利等問題,說的頭頭是道。
那幾個年輕后生是真的服氣了,心服口服。
「您這般大才...不報效國家,為什么會當一個車夫呢?」
「且不說這個,反而是你們,有時日在這里閑聊,為什么不想著去報效君王,參加考核呢?」
劉長反問道。
韓安國臉色一沉,隨即回憶起了從前。
「我當初自以為有大才,前往長安,想要參與考核.....結果路上遇到了一個老人,帶著孫子...」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