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不知最好-《家父漢高祖》
第(2/3)頁
就太學里的這些人,還是惹不起那位大人物的。
當董仲舒剛剛走出太學的時候,一個貌不驚人的年輕人擋在了他的面前,好奇的詢問道:“你就是董仲舒嗎?”
董仲舒打量著面前的這個人,在他的身上卻沒有發現什么敵意。
“正是,閣下有何吩咐?”
韓安國輕笑了起來,朝著他行禮,“來到長安之后,多次聽到你的名字,今日終于有機會相見....”
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后,董仲舒也是趕忙回禮,“原來是梁才,我也曾多次聽到您的名聲。”
兩人就走在了路上,邊走邊聊。
“整個長安的年輕士子里,就您的名聲最大,我看到長安的報紙上天天都有您的文章,還有很多對您的評論...我認真的看了您的文章,卻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哦?”
“您為什么如此執著的想要兼并百家的學問呢?為什么不任由他們自行發展?”
董仲舒平靜的說道:“大漢的大一統,還得完成思想上的大一統,這一點您不可能想不到。”
“思想上的大一統,就非要消滅其余的所有學派嗎?”
“并非是消滅,也不是黃老的吸納,而是駕馭,必須要有一個主流思想來率領諸多學派,為什么不能是我們儒家呢?”
“儒家的包容性,教化性,都是諸多學派里最為強悍的,當今的陛下,開辟了一個偉大的時代,他要整合全天下,讓天下成為一個整體,除卻儒家,沒有哪個學派能為他做到這一點...我如今的學問主張,來自于陛下的需求,而我的想法,是圍繞著陛下來進行的,您大概看了我昨日所寫的文章,限制豪強大族,這并非是儒家本身的主張,但是結合仁,就能輕易衍生出來...仁是所有道理中最實用的那一個,也是最.....”
董仲舒緩緩說起了自己的想法,按著他的理論,不是他的主張需要皇帝的扶持,而是皇帝需要他的理論來整合天下。
“諸多學派里,除卻太子之外,沒有人發現時代已經與過去不同了,大漢并非是秦國,不是春秋,不是堯舜禹,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是一元一體之時,他們都在用過去的想法來看待,不曾將天下當作一個主體.....”
韓安國驚訝的看著這位比自己還年輕了很多歲的少年郎。
跟遇到浮丘伯一樣,這是他第二次被人用學識來折服,這位年輕人的臉上沒有半點的張狂,甚至都看不出屬于學問家的那種野心,只是充滿了激情,董仲舒說起了一個又一個的想法,都是圍繞著當今的皇帝,結合當今的實際。而當韓安國跟他問起了太子的時候,董仲舒做出了自己的評價,“太子并非是為了黃老,而是為了自己。”
“他只是需要一個能隨意為自己所改變的學派而已,黃老會在他的時期達到巔峰,無人能敵,但是往后的發展未必就能比得上儒家....”
兩人交談了許久,不知不覺的走到了董仲舒如今的居住地,韓安國卻意猶未盡。
“往后我在夏,君在代,我會在夏國推廣我的學問,向陛下證明儒家之能,定然能整合當地那些部族,而到時候,我們肯定會常常往來,您不必擔心。”
董仲舒對自己的未來倒是很有信心,他這些時日里,除卻學習百家的學問,還特意學習了北方諸多胡人的言語風俗,就是為了以后的儒家實踐而做準備。
兩人站在門口,又聊了許久,韓安國詢問道:“還有一件事,我聽聞趙綰等人因為您的想法而有了錯誤的認知,他們會遭受什么樣的懲罰呢?”
董仲舒平靜的說道:“浮丘公為人良善,一定會合理的安排好這件事,您不必在意,或許將來還能在代夏之間碰到這個人呢。”
而此刻,他們口中的趙綰,正跪坐在浮丘伯的面前。
趙綰此刻沒有了當初的模樣,整個人看起來都是那么的頹廢,眼神無光,失去了光澤,變得沉默寡言,經歷了這般打擊,他沒能像韓嬰那樣迅速振作,反而是深深陷在自己的世界里,無法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不知道,自己明明是為了儒家的未來而奮不顧身,為什么得不到其余大儒的支持,甚至所有人都要來訓斥他。
浮丘伯放下了手里的書,顫顫巍巍的看著面前的徒孫。
“綰啊,你來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嗎?”
“師祖,我心里有很多的疑惑,可老師如今卻不愿意再見我,將我拒之門外,我來找您,就是為了解決心中的困惑。”
“哦,你的老師為人剛烈,過去他勸說你,你沒有聽他的話,如今卻又找他,他肯定是不愿意再幫你...這件事,你怪不了你的老師,只能怪你自己。”
“師祖,我到底做錯了什么呢?”
“百家爭鋒,互相抨擊,這是過去就有的事情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