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賢人-《家父漢高祖》
第(2/3)頁
光是火炮這個大殺器,就不知碾壓了他們多少。
而瘋狂的黃老科學(xué)家們還在不斷的進行著研究,科技的意義深入人心,隨著開商,民間思潮涌動,思想禁錮進一步的被打開,只要再經(jīng)歷幾次工業(yè)革命,往后就一定能成為全世界思潮的起源地。
劉長看著面前的這些諸侯王們,眼里閃爍著光芒。
最初,諸侯王們是為了哄皇帝開心,開始講述著各地的成就,可隨著這種炫耀的繼續(xù),眾人忽然就有點較上勁了,彼此開始了隱晦的競爭,紛紛訴說著自己的強大。
如趙王和燕王就為誰的鋼鐵產(chǎn)量更高而杠上了,險些就要大打出手。
劉如意知道自己打不過劉濞,一個勁的叫道:“劉勃!揍他??!打這個愛吹噓的昏王!”
劉恒制止了兩人,認真的說道:“四個輪子同時朝著一個方向才能前進,若是各自為政,只能是南轅北轍,無法前進啊諸侯王們需要團結(jié)一心,齊心協(xié)力,可以競爭,卻不能攀比,更不能爭斗?!?
他說著,又看向了西北三王。
西北三王哆嗦了一下,“御史公說的極是?。?!”
眾人再次吃起了美食,就在他們談笑風生的時候,劉安忽然站起身來,朝著眾人行了禮。
“在座的不少人都是我的長輩,我本不該貿(mào)然開口,只是今日難得聚集了天下賢王,我有些心里哈,想說與眾人聽?!?
劉長一愣,狐疑的看向了太子。
劉如意大大咧咧的揮著手,“你說就是了,大家都是親人,何必如此多禮呢?”
劉安點點頭,這才說道:“是這樣的,我們這次是因為太后的事情而聚集起來,心里都很是悲痛,但是,大漢乃是高皇帝與太后一同締造的,我們自然要治理好大漢,才能不辜負太后與高皇帝?!?
劉安認真的說道:“方才聽到各位的言語,心里甚是激動,有些想法,想要與眾人說?!?
劉安最先看向了燕王,“方才聽到大王的言語,大王境內(nèi)有諸多礦物,但是市場卻不多,想來,廟堂可以幫您解決這個問題,由廟堂來設(shè)立港口,推動燕國商賈們前往中原乃至南方,將燕國的東西賣到天下各地去,另外,我準備召集匠人,在燕國設(shè)立大量的造船廠,燕國的位置極為重要,是廟堂往后往北部探索的要道.”
劉濞渾身一顫,猛地看向了太子。
“還有工廠的問題,大王方才說了,境內(nèi)有很多的胡人,不愿意耕作,而且有不少地方也不適合耕作,可是您那邊礦物很多,若是廟堂扶持商賈們,在燕國設(shè)立大量的工廠,是否就能讓那些胡人有事可做?將他們變成匠人,謀取生計,竊以為對燕國是有利無害的,另外,畜牧也不能不重視,我聽聞燕國有駿馬,而南方是缺乏駿馬的,燕國可以直接與南方進行駿馬的貿(mào)易,這也是我一直都想推動的?!?
劉濞臉色潮紅,頓時想要開口。
“您方才說起了賢才不足的問題,其實這也是邊塞諸國的問題,很少有士子愿意前往受苦,那我們是否能調(diào)整一下太學(xué),單設(shè)一科,放低錄取標準,而畢業(yè)者必須要前往邊塞為三年之官吏?又是否能設(shè)立資助,針對那些家境貧苦的學(xué)子們,這些家境貧苦的學(xué)子,往往是能吃苦耐勞的,廟堂資助他們完成學(xué)業(yè),可他們得要前往邊塞諸國為官吏三年,往后自行決定去留?”
這下,不只是劉濞,劉啟,劉友等人都是瞪圓了雙眼。
“另外,還可以適當?shù)慕o與邊塞官吏一定的補貼,提高他們的俸祿,改善他們的生活。”
“還有就是學(xué)府的問題了,邊塞的縣學(xué)少,讀書的人更少,我們還是要從根本上,也就是從地方的教學(xué)上進行革新,我準備在邯鄲設(shè)立一個新的太學(xué),往后如燕,代,也會設(shè)立相應(yīng)的太學(xué)?!?
“至于您最后所說的,也就是醫(yī)館的問題,我已經(jīng)想好了,當下的醫(yī)家需要更大的扶持,讓他們在天下各地都設(shè)立分部,培養(yǎng)出更多的醫(yī)者來,讓醫(yī)療機構(gòu)能推廣到全天下.”
當劉安說完的時候,劉濞已經(jīng)坐不住了,他猛地起身,“殿下所言當真?”
“自然當真,我雖然不才,卻也愿意為阿父分擔一些事情。”
劉濞激動的搓著手,又看向了劉長。
劉長調(diào)侃道:“怎么,燕王現(xiàn)在又不肯與我走了嗎?”
劉濞搖著頭,“去還是要去的,不過,陛下能否等等我,先讓我將這些事情給辦妥了?燕國的這些問題若是都能解決,那臣就再也沒有可以擔心的事情了?!?
劉安再次看向了劉恢,“中原的幾個富裕大國,看起來是沒有什么治理的必要,但是,其實還有更進一步的可能,你們擁有最大的市場,同時也有著最強的生產(chǎn)力,就以梁國來說,梁國的糧食產(chǎn)量極高,而大漢有不少地方,都是缺乏糧食的,梁國完全可以通過貿(mào)易協(xié)議,換取自己更需要的東西完成對工具的更新迭代,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更新自己的生產(chǎn)力,從而保持糧食上的巨大產(chǎn)量,甚至還能做到提升我知道,鐵器在梁國的普及率是最高的,可大漢還有更多新的技術(shù)和新的工具,這些都能應(yīng)用在梁國啊?!?
劉恢若有所思。
劉安又看向了南邊的幾個諸侯王,“過去南邊很是貧苦,常常被人稱為乃是蠻夷之地,可如今開海,南國定然是最先受利的”
“南國目前要做的,就是適應(yīng)這種潮流,我先前前往南邊觀察,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我們可以一并解決?!?
劉長很是安靜的坐在上位,聽著劉安侃侃而談。
劉安并沒有跳過那些親密的人,包括親弟弟劉勃,都被他給說到了,給人的反應(yīng),他似乎是真的為地方而考慮,不是為了拉攏他們。
諸侯王們聽的很認真,連劉如意都坐的筆直,聽的入迷。
正常的諸侯王聚會,愣是被這個外人給帶歪了,眾人放著正事不做,開始商談起了國家大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