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舉頭三尺有閻王-《女俠且慢》
第(2/3)頁
“倒也是……”
折云璃悄悄聆聽片刻后,湊到薛白錦跟前,低聲道;
“師父,你說驚堂哥會不會過來?”
薛白錦在異國他鄉聽到夜驚堂的名字,難免回想起了彼此往日的點點滴滴。
說起來,出門跑了這么久,她沒看出云璃的牽腸掛肚,自己倒是有點操心那小子當前身體狀況的……
聽見云璃詢問,薛白錦回過神來,斟酌了下:
“聽江湖傳言,夜驚堂剛在大漠揍完神塵和尚,為你師娘報了仇,如今西海又在打仗,等他收到消息跑過來,英雄宴早就開完了。”
“哦……”
折云璃好久沒見驚堂哥和鳥鳥,心底其實還是很想念的,當下輕輕嘆了口氣,又道:
“那咱們就速戰速決,先去朔風城看看北云邊到底藏了什么大寶貝,沒有的話,咱們就順著北荒往西走,繞到西海諸部……”
“北云邊不容小覷,還是得步步為營,先摸清朔風城的底細。”
“哦……”
……
——
時間轉眼入夜。
華家莊園內燈火通明,原本散在各地的華家子侄,都已經趕了回來,聚在老太師的院子外,面帶愁色等著消息。
而同在承天府的世家大族,也派了人過來慰問老太師當前的情況。
華俊臣作為華家的嫡長子,此時則坐在正廳之內,招待著李嗣等貴客,眉宇間愁云不散。
月牙灣一戰后,華俊臣帶著殘部‘僥幸’逃脫,用了近十天時間躲躲藏藏,才繞過西海諸部,從落日峰一帶回到了西海都護府。
結果一行人屁股都沒坐熱,就從趕來的管家口中,得知了華老太師臥床不起,時日無多的消息。
華俊臣作為嫡長子,父親病重不可能不歸家。子良公公都死了,李嗣和寅公公等人,也不想留在西海都護府白給,于是便向燕京申請撤退,收到許可后,便一起返回了湖東道。
李嗣在華府停留探望并非感恩華大劍仙一路不離不棄,而是華老太師確實有這個資歷。
華老太師如今已經年近八十,在大魏開國前,就已經入仕,一路從地方官坐到宰相的位置,執宰多年,也曾當過梁帝的老師,在梁帝繼位前,可以說北梁就是華老太師在一手把控。
后來告老還鄉,也并非華老太師干不動了,而是君權與相權之間存在沖突,梁帝剛繼位還是‘主少臣強’的局面,以梁帝的性格,必然會動刀子。
華老太師教過梁帝,也已經看透了官場,未等梁帝動手,就干凈利落的選擇了自己體面,辭官歸鄉開始頤養天年,連家中子侄都沒入仕,一直到今天。
雖然早已經不在朝堂,但華家的地位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畢竟主動辭官歸鄉,合了梁帝的意,如果有必要,華老太師再度復起,也不過是梁帝一句話的事情。
就算至死都沒再度入朝,那等到華老太師壽終正寢,華家就陷入了衰落的境地,必須依靠君主來維持地位。
而胖太子母系出身低微,斗不過幾位皇子,同樣需要一個大世家當左膀右臂。
華老太師已死沒法再獨攬大權,華家又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無疑是托孤的最好選擇。
可以說如果不是華青芷莫名其妙和人私了奔,這太子妃之選根本跑不掉,而華家再度得勢也是必然。
李嗣坐在正堂中,分析著華府的局勢,忽然有點明白,夜驚堂為何把華青芷擄走了——這是一步釜底抽薪的大棋!
只要擄走華青芷,太子就沒法和華府結姻。
沒有華家當背景,太子選擇其他太子妃,很可能斗不過有王家當背景的三皇子。
三皇子勢頭太猛,只要梁帝一死,必然出現奪嫡內亂。
內部陷入奪嫡之亂,外部還大敵當前,這不就妥妥的滅國之兆?
這布局之長遠……
南朝背后有高人啦……
李嗣越想越是驚心,同時也思考起,到底是什么高人,給夜驚堂出謀劃策,指點出了‘擄走華大小姐’的妙計……
而與此同時,華府莊園之外。
踏踏踏……
星月之下,一道黑色殘影,沿著河道往燈火通明的山莊飛馳,沿途只在河面上留下一串蜻蜓點水般的細微漣漪。
鳥鳥飛在高空之上偵查情況,夜驚堂則背著華青芷在河面起落,自從下午在湖面靠岸,已經如此奔行了近兩個時辰。
華青芷趴在背上,也不清楚跑了多遠,雖然夜驚堂輕功極好,幾乎感覺不到顛簸,但胸口和脊背細微磨蹭,這么長時間下來,還是感覺奶奶都蹭麻了……
發現夜驚堂已經汗氣蒸騰,依舊沒有停步歇息的意思,華青芷也意識到了不對,湊在耳邊詢問:
“夜公子,你怎么這般著急?是不是我家里出事兒了?”
夜驚堂眼見距離府城只剩十余里,此時也沒再隱瞞,柔聲道:
“沒大事,就是華老太師年事已高,身體不太好……”
“啊?”
華青芷聽見是爺爺出事柔雅臉頰當即慌了。
華青芷因為幼年習武落下殘疾的事情,和華俊臣關系其實并不是十分親密,再加上華俊臣不怎么通文采,讀書識字、琴棋書畫,乃至為人處世之道,基本上都是華老太師閑賦在家時手把手教的,祖孫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
瞧見夜驚堂不計代價千里奔襲的模樣,華青芷只以為爺爺已經駕鶴西去,眼淚都出來了,想詢問卻不知從何問起。
夜驚堂感覺到了華青芷的情緒變化,連忙道:
“沒事沒事,我帶著鳴龍圖和安宮丸,只要趕到就絕對能救回來。”
華青芷聽見這話便想催促夜驚堂再跑快點,但夜驚堂一路緊趕慢趕,雖然沒告訴她消息,但必然已經盡了全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