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夕陽橙紅,像腌透的咸蛋黃。 海草屋頂的炊煙讓海風扯成紗帳,籠著堆成小山的玉米芯和草垛。 時不時有漁家孩子趕海回來放下水桶,又統一拿了抹著蝦醬的玉米餅滿街亂竄,驚得蘆花雞撲棱棱到處飛。 槐樹下幾個老漢圍著臺半導體收音機聽《奇襲白虎團》。 聲音滋滋啦啦、絆絆磕磕。 這臺于1965年被公社獎勵的機器,在經受了12年海風侵襲后,電路有問題了。 孩童鬧騰,本來就聽不清收音機聲音的老漢們生氣:“都老老實實的,要不然扔海里喂……” 話說半截。 孩童們聲音更嘹亮,像嘴里含著小喇叭: “俺爸回來嘍回來嘍。” “爸,你去城里沒被車撞死?” “二叔你手里拎了什么?” 民兵們的回程是急行軍趕路。 本來累的雙腿發麻了,可到了村口又全都精神抖擻,昂首挺胸如同要接受首長檢閱的正規軍。 每個人都晃蕩著印有國營第二飯店的塑料袋: 這東西農村還少見。 一下子吸引了老頭、老太們。 有個老太太把手里蒲籮放下,顧不上補褲子趕緊問:“城里啥樣?錢進那個青年沒被烙鐵燙吧?” 劉有光哈哈笑:“老嬸你胡說啥呢,現在是新社會,哪還有烙鐵!” “老少爺們兒!今天俺這些人可是見過大世面了!” 民兵們紛紛得意點頭。 他們打個飽嗝,涌上來的味道還帶著兩分油膩。 此時正值下工時間。 好些人嘩啦啦圍了上來。 見此民兵們都不走了,直接在草垛邊坐下歇息。 “快喝點水。”老頭把搪瓷缸遞上去,“來回這一路渴的厲害吧?” 劉有余大聲說:“渴啊,不過不是走路走的,是中午吃肉多了!” “你們進城里吃肉了?”有青年很羨慕。 好幾個民兵異口同聲的說:“去了國營第二飯店!” 又有人現學現賣:“就是以前的六聚樓大飯店,專門招待機關干部的。” “那國營飯店的大桌子,一圈能坐十四五人,比咱大隊部的會議桌還寬敞!” 有個民兵叼起了之前沒舍得用的牙簽,繪聲繪色的描述:“今天吃了燉肘子。” “那家伙,肥得直顫悠,服務員端著海碗過來,跟舊社會丫鬟伺候地主婆子似的——同志,這是您為建設四化儲備的能量!” 擠進來的娃娃吸溜著鼻涕問:“六叔你們不是去救錢進叔了嗎?咋又去建設四化?啥是四化啊?” 叼牙簽的民兵一巴掌拍在他后腦勺:“就是讓你小子饞得四仰八叉瞎比劃!” 劉旺財同樣一巴掌拍在民兵的后腦勺:“說話就好好說,怎么還糊弄起咱自己人了?” 他往四周嘆了口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