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55章 我要留在城里,都要留在城里-《黃金年代從1977開始》


    第(2/3)頁

    他干活利索又好說話,排隊的人都愛跟他打招呼。

    而老頭說話之間還不耽誤干活,油條出鍋控油,然后他麻利地用報紙包好油條,又抽張黃草紙墊在外頭。

    五個一看就是鄉下來的小孩湊前面去吸氣,他不但不鄙視還愛憐,當即手一抖假裝不小心把一根油條落到地上,又撿起來撕成五節分給五個孩子:

    “公家規矩,掉地上不能賣嘍,便宜你們幾個小崽子。”

    陳建國上手接過一塊,燙的在兩手之間倒換,趕緊咬了一口然后抬頭樂:“香!”

    錢程不好意思,在隊伍后說:“叔,待會一起算我們賬上。”

    老頭擺了擺手繼續忙活。

    等輪到他們排隊的時候,老頭瞇著眼看了看:“剛回城的?去哪里下鄉的?”

    錢程說道:“我去的黃土高原,我妹去的長白山林場。”

    老頭肅然起敬:“喲,一個支援大西北,一個開發大東北,了不起。”

    聽到這話,錢程的胸口發熱。

    他終于感受到了家鄉人的熱誠。

    二十五根油條、兩籠小籠包。

    海濱市的油條說是一根其實是兩根在一起,要四分錢。

    豆漿蠻便宜,一碗只要兩分錢,可以免費加糖精,但是要加白糖得再加錢,按勺加錢,一勺賣一分錢。

    四個大人手里都滿滿當當。

    五個孩子一人分了一根油條。

    金黃的油條在朝陽下泛著油光,冒著熱氣,散發著香味。

    他們像捧著寶貝似的捧著油條。

    錢紅小心地咬了一口,油渣沾在腮幫子上:“媽,城里油條比公社的好吃,又酥脆又軟和還香呢!”

    錢程感慨:“要不然都想回城呢?鄉下生活多不容易?想吃個油條得天不亮去公社排隊。”

    “而且我們公社食品店油條炸的干巴巴的,那油不知道用了幾年,黑漆漆的用毛筆蘸著都能寫大字了!”

    陳建國把油條掰成小段,非要錢夕兩口子蹲下一人分了一口。

    馬紅霞見此羨慕的說:“建國這娃雖然皮,可真是有孝心。”

    陳壽江得意洋洋的說:“俺老陳家的種,沒有長歪的時候。”

    他們路過新華書店,馬紅霞突然“啊”了一聲。

    櫥窗里擺著新出的書籍,《數理化自學叢書》這本恢復高考以來的經典書重印了,另外旁邊還有新華字典,封面上印著鮮紅的“向知識進軍”字樣。

    馬紅霞隔著玻璃摸了摸,轉頭對錢程說:“大元一直想要的是不是這個書?我不認字,不過記得他說那書巴掌大小但老厚一摞。”

    錢程說道:“是這本書,不著急,回頭給他捎一本回去。”

    馬紅霞猶豫:“會不會被人給搶光了。”

    錢夕笑道:“嫂子,沒事,現在城里的書供應的多,字典屬于工具書,要買字典的學生早就買了,沒多少人會跟咱搶。”

    馬紅霞不好意思的笑了:“好,我不懂,聽你們的。”

    泰山路的梧桐葉也開始落了。

    金黃的葉子打著旋兒飄下來,落在賣蛤蜊的老漢的草帽上,落在食品店門前排隊人們的肩膀上,也落在五個孩子的頭發里。

    錢途撿了片完整的葉子,說要夾在課本里當書簽。

    “快看!”陳愛國突然指著天空。

    一群鴿子呼嘯而過,鴿哨聲像一串銀鈴,在晨霧中格外清脆。

    養鴿人站在屋頂上揮舞竹竿,他的藍布褲子被風吹得鼓起來,像面旗幟。

    五個孩子捧著油條不走了,都在看這一幕在鄉下見不到的場景。

    錢程和陳壽江哄著幾個孩子說趕緊走待會要去公園,才把他們哄走。

    走到衡山路拐角時,一陣甜香飄過來,孩子們又不走了。

    是國營食品廠在送新鮮出爐的月餅!

    這些月餅剛烤好,松軟油膩,香甜撲鼻。

    旁邊圍著幾個半大孩子,這是在等便宜處理的殘次品。

    這次孩子們說什么也不走,手里的油條都不香了,眼巴巴的看月餅。

    然而賣月餅的售貨員雖然也是個老頭,卻不是賣油條老頭那樣的好心人。

    他對孩子們的垂涎視而不見,按部就班的給排隊顧客稱月餅。

    馬紅霞從兜里摸出五塊水果糖,分給五小只:“等下去你們小叔、小舅家吃好的。”

    糖紙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錢紅舍不得吃,把糖藏在襯衫口袋里,隔著布料摸它的形狀。

    陳建國則把糖咬得“嘎嘣”響,甜得瞇起眼睛嚷嚷:“我宣布我發明了一個油條的新吃法,油條和糖一起吃,又香又甜!”

    “趕緊滾犢子。”陳壽江吼他。

    等路過郵電局時,輪到錢夕停下腳步了。櫥

    窗里貼著新到的《人民畫報》,封面是首都長安街的夜景,燈火通明。

    她摸了摸衣兜,最后沒舍得買這本畫報。

    錢程見此默默的記下了,但嘴上說:“都快點走吧,別去晚了讓咱弟媳婦去買早飯。”

    五個孩子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

    他們數著路邊的消防栓,猜下一個門牌號是單數還是雙數。

    偶爾有自行車鈴“叮鈴鈴”地響,或者由公交車售票員搖鈴,他們就趕緊躲到大人身后,然后又嘻嘻哈哈地跑出來。

    好不容易進了泰山路。

    又有香味飄來。

    這次香味尤其濃郁,孩子們都看傻了:“這是做什么呢?咋個這么香?”

    陳壽江撓頭:“對,這是啥?俺們那里沒見過。”

    “這是在炸香油馓子。”錢夕笑道。

    金黃的馓子在油鍋里翻騰,老師傅用長筷子輕輕一挑,就擺成了漂亮的扇形。

    錢程數出兩毛錢:“給孩子們買點嘗嘗鮮。”

    排隊買馓子的時候,路口的廣播響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現在是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

    播音員字正腔圓的聲音回蕩在街道上空。

    賣馓子的老師傅動作頓了頓,把自己身邊的收音機給關閉了。

    后面三接頭喇叭上的聲音還在繼續“……黨中央決定,進一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排隊買馓子的人們開始交頭接耳。

    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摘下帽子抬頭凝視喇叭,喃喃說:“這下好了,知識分子的好日子來了,知識,科學,國家能興盛呀。”

    錢程沒聽懂這話里的深意,但他知道社會確實跟以前不一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