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九月底結束,金秋十月開始。 海濱市的十月很美很舒服,秋意濃得化不開。 海風一如既往地吹拂著這座蘇醒中的城市。 街道兩旁挺拔的法國梧桐,葉子已由墨綠轉為金黃、深褐,隨著風打著旋兒落下,鋪滿了泰山路略顯坑洼的路面,踩上去沙沙作響。 天高而遠,藍得清透。 陽光不再像夏日那般酷烈,溫煦地灑在人們身上,也照進許多返城知青充滿焦慮與期盼的心里。 泰山路勞動突擊隊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整編、擴編。 再次對泰山路的知青們敞開了大門。 這讓其他街道的知青非常羨慕。 然后1979年的國慶節來了。 錢進難得休假在家,跟大哥、二姐、三哥一共四家人進行了大團圓。 得益于行家的指點,錢程的就業之路很順利。 順利進了工商局,成為了一名小辦事員。 但這可是權力機關。 錢程從知青農民轉變為端鐵飯碗、吃公家糧的國家干部,說一句完成了階級躍遷毫不過分。 用不著錢進叮囑,他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加上工商局這邊領導知道他跟錢進關系,看他又忠厚老實、踏實能干,還挺看好他的。 這樣錢程可顧不上家里了。 錢家的孩子多,特別是錢烈回來又帶了三個孩子回來,現在一家子加上湯圓九個孩子,最大的才十歲呢。 家里需要有人看孩子,馬紅霞便沒有上班,留在家里擔任了大家庭的管家。 另一個她也不太想上班。 因為這年頭海濱市里頭的人也說方言,不怎么說普通話,而馬紅霞更不會說普通話。 這種情況下她不太愛出去跟人打交道,索性留在家里看孩子,幫錢進家里料理生活問題。 錢烈一家剛回城,還在辦理戶口變遷,所以沒必要著急解決工作問題。 錢夕一家的前程有些問題。 錢夕的丈夫陳壽江被錢進送去運輸公司當了學徒。 這是用過命的交情換來的學習機會,安排的很順利。 而且陳壽江只是去學開車,并沒有進入運輸公司占編制,所以這安排算不上違背黨紀國法。 麻煩的是錢夕。 錢進沒有給錢夕找到合適的工作。 進入勞動突擊隊自然最簡單,錢夕還想去服裝廠當裁縫。 奈何勞動突擊隊是有嚴格規章制度的。 不是泰山路戶籍不準進入勞動突擊隊! 錢進自然可以輕易違背這規章制度,可他不能這么做。 他必須得帶頭遵守規章制度,這樣錢夕暫時沒有工作。 不過這女人還是很有想法的,她沒事干就搬著書本來學習室跟著老師同學學習。 錢進給她找來一些書,也給三哥錢烈一些書,兩人平日里沒事干都要學習。 其中錢烈以前下鄉是獸醫,錢進覺得這個方向可以好好發展。 所以給錢烈好些獸醫和家禽家畜科學養殖方面的專業書籍,錢烈一回城就開始學習,搞的不少人以為他準備考大學。 其實相比之下,錢夕這邊才更像是要考大學的人。 可惜她沒有錢程的學歷,只是初中畢業,如果她是高中畢業,說不準真能有考大學的資格。 不過早年下鄉的時候林場缺人才,她這樣初中畢業的女學生就已經是高學歷人才了。 于是林場安排她在小學當了老師,民辦教師。 直到前兩年林場領導的子弟大了,才頂替了她的工作,人家成了正式在編的教師。 這樣她就想自己學習一把,沒有機會高考了,但錢進跟她說了,改革開放以后工作機會多,國家會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鄉下地區的學校肯定缺老師。 她便琢磨著先學習,找機會、找渠道到農村小學去重新拿起教鞭。 錢進得知她意圖后便跟魏清歡商量,看看能不能給她找個渠道去當老師。 奈何,合適的渠道遲遲沒有到來。 國慶節第二天,錢進待在辦公室里看報紙,等到《海濱日報》記者張明的采訪。 作為過來人,錢進非常清楚宣傳工作的重要性。 所以他跟幾個報社的記者打過交道后,關系都處的很好,逢年過節一定安排人私下里走一趟,給送點東西。 加上他自己職務升的快,地位長得快,所以這些熟人關系都變成了人脈。 《海濱日報》這邊來采訪他的還是老熟人張明。 雙方關系很近,今年張明結婚,錢進還私下里給他送了一套時髦的化妝品和一塊漂亮的女士手表。 這樣等待張明采訪的時候,他很放松,翹著二郎腿喝著茶,看著報紙笑呵呵: “西哈努克親王攜夫人又來訪華啦?可以可以,跟咱們的領導一起歡度國慶佳節啊。” “第四屆全運會圓滿結束了?咱沒怎么看到報道呀,咱市里有沒有運動健兒獲得金牌?” “嘿,看這一篇有意思——領導看過全運會足球賽決賽后表示,希望足球健兒下苦功,把足球水平提高一步!哈哈,這真是做夢娶嬌妻,想得美……” 魏香米瞪了他一眼:“你現在位高權重,不比以前,可不能隨口瞎說,這是領導人的寄語,怎么能用這樣的歇后語來形容?” 錢進訕笑道:“魏主任的批評我記住了,以后肯定小心。” “不過這辦公室不就咱倆人嗎?咱是自己人,我不擔心你舉報我。” 魏香米笑了起來:“我把你當親弟弟看待,當然不會舉報你,可外面的人未必是這樣,所以你還是上點心吧。” 錢進正要搭腔,眼睛被第二版內容吸引過去: 《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各地應當廣開就業門路》 據新華社首都10月1日電,全國城鎮待業人員的安置工作進展順利。 據國家勞動總結統計,到八月底,已經有四百多萬人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各省市各地的待業人員安置工作還在如火如荼的舉行中…… 敲門聲響起。 張明帶著攝像師進來了。 錢進跟他關系已經很熟了,便給他和攝像師上了煙、倒了茶說:“二位大哥先歇歇,我看看這篇報道。” 張明接過煙用錢進給的防風打火機點燃,痛快的說:“咱不著急,你看你的,我們正好喝口水,別看十月了,其實這天還挺燥熱的呢。” 錢進仔細看過了這篇新聞簡報。 很有意義。 國家開始在知青工作安置問題上著急了。 這意味著即將有新政策出臺。 張明好奇問他看什么,他便把這篇報道展示給兩人看,也把自己的推測說了出來。 魏香米欣然道:“要是有更多的知青工作安置政策出爐可太好了,我現在最愁這件事了……” 街道辦主任們正在迎來他們權力的黃金時期。 這年頭很多知青回到原籍后,都要依靠街道辦協調解決工作問題。 張明翹起二郎腿笑了:“魏主任,你可不用愁,你們街道有泰山路勞動突擊隊這桿大旗,其他街道才愁呢。” “其他街道的居委會主任們也不用太愁,告訴你們,咱市知青安置辦那邊最愁!” “他們那里天天有知青堵門,鬧的幾個老職工不敢上班了,什么高血壓的、羊癲瘋的、肝炎復發的,反正都找理由不上班了。” “這弄的他們領導沒辦法,嘿,昨天剛給我們報社打電話把我叫了過去,讓我們趕緊登報給他們招聘幾個職員去辦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