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些年啊,這東西我一直藏著,我想扔了、燒了,可是舍不得,那是當時集地質系全體之力忙活兩年半的結果,要是毀在我手里,我罪人啊!” “可我也不敢拿出來,你明白是吧?怕惹麻煩啊,這東西是、它是說不清楚的……” 宋致遠瞬間明白了老先生的顧慮。 那個年頭不管什么沾上“舊政府”、“偽政權”,都會變成燙手的山芋,誰碰燙誰。 但現在不同以往了。 他立刻站起身,神情無比鄭重:“施老師,您放心,現在是新社會了。黨的政策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 “這份圖是您和同事們當年科學工作的成果,是寶貴的科學資料,跟政治立場沒關系,現在拿出來是為了救老百姓的命,是給新社會、給人民做貢獻。” “我們把它——不,我去把它獻給指揮部,指揮部的常務副指揮錢進同志,那是我如今在教育工作上的親密戰友,我這兩天還跟他吃飯來著,他說了,指揮部里的同志都是明白人。” “您要是不放心,我拿著去探探路,要是出事了我自己負責,要是有功勞,我一定不會搶您的功勞……” “你這是說什么瞎話?我要是怕負責、怕搶什么功勞,還跟你說這個呢?”老同志有些生氣,用手拍起了桌子。 最終他深吸一口氣,低聲說:“我老了,八十六啦,也該活夠了。” “但我怕牽扯我兒子我孫子,那都是好孩子呀,好不容易我兒子又恢復了在大學里的工作……” “施老師,我向您發誓,真不會有事的,指揮部的同志們只會感激您,絕不會讓您受半點牽連!我宋致遠用黨性擔保、用我的人格擔保!”宋致遠激動的說。 然后他特意再次提到了錢進的名字,強調道:“錢進同志就在指揮部,他最尊重科學,最尊重像您這樣的老專家。” “他要是知道您手里有這份圖,不知道得多高興,肯定親自來請您出山!” “施老師,這可是能救成千上萬人命的寶貝啊!您就拿出來吧!” “這個錢進……就是報紙上的青年?”施老先生從桌子上拿出一摞報紙,又拿起放大鏡找了找,很快找到一張圖。 圖上的年輕人站在有膝蓋高的麥地里遠眺,目光充滿憂慮之情。 宋致遠立馬說:“就是他,他現在還辦了個培訓學校……” 他把關于錢進在教育工作上做的事詳略適當的講解出來。 老先生渾濁的眼睛里閃過一絲光亮,等到聽完錢進免費辦培訓學校這件事后,他更是瞪大了眼睛。 “我說的一切都是千真萬確!在抗旱救災這件事上他是副指揮,而且主管技術這塊!總指揮韓兆新同志非常信任他!”宋致遠最后強調了一遍。 施老先生又沉默了半晌,仿佛在進行激烈的思想斗爭。 最終,他猛地站起身,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長長吐出一口氣:“好,這年輕人為了老百姓能做這么多,我個死老頭子竟然前怕狼后怕虎,真是可笑!” “我豁出去了,走,你跟我來!” 他顫巍巍地拿起桌上的手電筒,帶著宋致遠走出臥室,來到緊挨著廚房的一個小儲藏間門口。 儲藏間里堆滿了蜂窩煤和雜物。 施老先生在宋致遠幫助下費力地挪開幾個煤筐,露出后面一個幾乎低矮的小木門。 木門上掛著一把銹跡斑斑的老式鐵鎖。 他從一串舊鑰匙里找出對應的那把,費了好大勁才捅開鎖。 然后,一股混合著潮氣、霉味和舊紙張氣息的古怪氣味撲面而來。 里面往下延伸是一個挺大的地下室,得有十多個平米的面積。 因為沒有窗戶,地下室漆黑一片。 施老先生擰亮手電筒,昏黃的光柱刺破黑暗。宋致遠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地下室從地面到天花板,密密麻麻、層層迭迭地堆滿了各種書籍、資料、圖紙筒! 有些用油布包著,有些就直接裸露著,上面覆蓋著厚厚的灰塵,角落里還掛著蛛網。 這里簡直是一個被遺忘的知識寶庫! “東西太多,太亂了,得找找,咱倆得好好找找……”施老先生這會倒是手腳麻利了,爬梯子的樣子根本不像八十幾歲的老人。 顯然。 他平日里經常在里面爬上爬下。 手電光掃過,他嘴里念叨著:“應該是在靠墻那幾個大牛皮紙筒里。對,我記得是個藍色的標記……” 宋致遠也爬下去,然后兩人彎著腰,擠進這書山紙海開始翻找。 灰塵被驚動,在手電光柱里狂亂地飛舞,不過不算多,顯然平日有人下來時不時的打掃。 施老先生不顧年邁,他蹲下身,率先在墻角幾個半人高的藍色牛皮紙圖紙筒里翻找著。 宋致遠也趕緊幫忙,小心翼翼地搬開上面壓著的書籍資料。 “不是這個……這是水文年鑒……也不是這個……這是礦區圖的地質報告……” 施老先生一邊翻,一邊低聲自語。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地下室里的空氣悶熱污濁,汗水很快浸濕了兩人的后背。 “找到了!”施老先生的聲音帶著難以抑制的激動和顫抖。 他從一個圖紙筒里,抽出了一個用厚實的牛皮紙仔細包裹的長卷。 包裹外面還用麻繩捆扎著,繩結已經發黑變硬。 老先生顫抖著手,費勁地解開麻繩,剝開一層層有些發脆的牛皮紙。 昏黃的手電光下,一份保存相當完好的大幅圖紙緩緩展開。 紙張雖然泛黃,但上面的墨線、標注依然清晰可辨。 繁體圖名赫然在目——《泛海濱城鄉地區地下水脈分布詳略圖(民國三十七年制)》。 這圖的比例尺很大,標注相當詳盡,而且是彩色版本,各種顏色的線條和符號密密麻麻,清晰地勾勒出地下水的脈絡。 “就是它!就是它!”施老先生的聲音哽咽了,手指輕輕撫過圖紙上熟悉的線條和標注,仿佛撫摸著久別重逢的孩子。 “沒想到,隔了三十多年,它還能派上用場……” 宋致遠看著這份凝聚著前輩們心血的珍貴圖紙,再看看施老先生在塵埃中激動的臉龐,心中百感交集。 他小心翼翼地將圖紙重新卷好,用牛皮紙包好,緊緊抱在懷里,仿佛抱著一個沉甸甸的希望。 “施老師!謝謝您!太謝謝您了!我代表指揮部,代表海濱的老百姓,謝謝您!”宋致遠的聲音很重,每句話都是感嘆句。 兩人從昏暗悶熱的地下室回到光線稍亮的儲藏間,都已是滿頭滿臉的灰塵,像剛從土里刨出來。 但他們的神態,都很輕松。 施華盛再次打開圖紙,湊在燈下用放大鏡看。 他看圖紙右下角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 看一個名字,他就喃喃自語幾句。 看到有些名字的時候,他甚至潸然淚下。 宋致遠明白他的意思。 他拍拍老同志的肩膀,低聲說:“斯人已去,我等只能節哀。” “但他們離去的是人,他們對人民的貢獻,他們在專業上的知識,這些東西永遠不會離去。” “施老師,您我也一樣吶!” 施華盛將圖紙再次卷起來,仔細的用布匹收好,鄭重的交給了宋致遠: “去給指揮部送過去吧,請你務必告訴錢進同志和其他同志,類似的資料,我這里還有,如果能為祖國建設和人民生活做出貢獻,我愿意將他們全部交給國家!” 宋致遠眼眶發紅:“明白,施老師。” 事態緊急,他不能浪費時間,便背上這條巨大的卷筒出門而去。 施華盛扒拉著窗口遙望他的背影遠去。 也遙望著自己用最好年華和同事學生們共同締造出的碩果遠去。 遠處萬家燈火。 他輕輕的說:“安副校長、老客、老靳啊,等我下去找你們,我好好跟你們說說,咱的心血沒有被浪費。” “你們當時說的對,你們從沒有糊弄學生們,我們干的就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我們的那些工作,利在千秋!” 這次他沒有把那扇小門再鎖起來。 他想,門后那些自己冒著被打死的風險所保存下來的文獻報告資料。 終究要重見天日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