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86章 鳥槍換大炮,別墅辦公樓-《黃金年代從1977開始》


    第(1/3)頁

    今年冬天雪不停,像是要把去年冬天欠下的積雪全給送還回來。

    大寒傍晚開始飄雪花,飄了一晚上又飄了一個白天,然后還是陰云密布。

    不過這次下的不是大雪,就是雪花一直在飄灑。

    錢進估計這次用不著除雪車了,到時候各個街道組織著簡單掃掃雪就行了。

    臘月十六星期三,錢進還是在下班后去筒子樓辦公室。

    結果一進門,一群中隊長和副中隊長擠在里面烤手取暖。

    他們也烤了地瓜花生。

    都是昨天各街道居委會送來的慰問品,錢進沒拒絕,這是各街道的心意。

    反正他們不是解放軍,紀律沒必要那么嚴格。

    另外他反而不收這些慰問品,各街道才會不愿意。

    因為隨著勞動光榮建筑大隊的成立,勞動突擊隊的價值越發顯現。

    各街道都清楚,必須得跟他們搞好關系,以后有點什么泥瓦匠木匠活,找他們可能隨手就辦了。

    錢進進門,汪小意遞給他一個烤地瓜。

    徐衛東說:“還吃什么烤地瓜,看報紙啊。”

    “咱們上省報了!”龐工兵興奮地舉著一份報紙給錢進看。

    《大地日報》。

    這是全省最有分量的幾份報紙之一。

    錢進打開看,結果頭版頭條就是關于他們的長篇通訊報道:

    《風雪中的脊梁——記海濱市勞動光榮建筑大隊對海濱市各街道危房修繕攻堅戰》

    報道詳細描述了建筑大隊在錢進、陳井底帶領下,克服嚴寒、運力不足、技術難題等重重困難,在不到一個月內完成全市三百余戶危房修繕任務的事跡。

    文章高度贊揚了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心系群眾、無私奉獻”、“技術精湛、作風過硬”的精神,稱他們是“新時期產業工人的優秀代表”,是“海濱市舊城改造的先鋒隊”。

    報道還配發了多張照片:

    隊員們冒雪砌墻、陳井底帶人扛著松木做檁條、錢進在工地與居民交談、以及修繕一新的房屋對比圖。

    照片挺多的。

    大家伙很激動:

    “錢總隊,咱這次可是真出名了,上省報啊,我草,咱們真上省報了!”

    “快看,這張照片是我,我在砌墻,娘的當時拍照的人說一聲,我擺個架勢,結果我正蹲在地上,這姿勢看起來太埋汰了……”

    “還有陳大隊長和錢總隊呢,錢總隊這張照片牛啊,登高望遠……”

    錢進的照片是特拍的。

    他站在一棟剛修繕完的樓頂上查看工作,那姿勢跟蘇聯紅軍登上德國國會大廈插戰旗似的。

    《大地日報》是中午送到市內的,一行人早就看過了,可如今跟錢進聊起來,一個個的依然激動得滿臉通紅。

    他們都是些什么人?

    就像昨晚龐工兵說的,默默無聞的知青、土里刨食的農民,這兩類人以前都是城里市民看不起的。

    知青們沒工作,農民們是土老帽。

    如今不光各條街道的居委會肯定了他們的功績,省報更是做出了肯定。

    如果說居委會和市民的肯定是一塊布,那省報的肯定就如同給這塊布鍍上了一層金邊。

    這意味著,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全省最高層面的認可!

    甚至稍微夸張的說一聲,現在他們這個勞動光榮建筑大隊的名字響徹了全省!

    錢進也很高興。

    建筑大隊打響了開門炮,拿了個開門紅,這太好了,比他們之前辦的流動食堂和服裝廠都要牛。

    外面天氣更冷了,雪下得更大了,可是錢進心里卻火熱。

    他看大小干部們都興趣高昂、情緒激動,便揮手一拍桌子:“今晚會餐!”

    “好!”一行人拼命鼓掌。

    工人們出大力,太喜歡吃點好的了。

    龐工兵作為總秘書開始忙活:“錢總,去哪里會餐?還是去培訓學校嗎?”

    錢進說道:“不,不過也是去昆侖山路,咱們去看看市府給咱安排的新辦公樓,這是建筑大隊的同志們給咱總隊掙來的辦公樓!”

    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

    將建筑稀少、風景秀麗的昆侖山覆蓋成一片靜謐的銀白。

    只有偶爾飛鳥撲棱翅膀從樹林里掠出,才會制造出點動靜。

    一輛公交車困難的行駛在道路上,最終在站牌停下。

    車門打開,一群粗壯結實的工人跟著錢進下車,他們渾身都是熱量,說話聲音粗野狂放,頓時,這條街道的靜謐被打破,變得熱火朝天起來。

    錢進不了解037號別墅的情況,但八中隊的第二副隊長云波濤恰好是昆侖山路居民,他大概聽說過這棟別墅的情況。

    他說這別墅是一棟帶著傳奇色彩的老建筑。

    在舊社會的民國時期,這地方曾經是比利時的領事館,后來新中國成立就變成了一些協會的辦公場所。

    比如海濱市文學工作者協會、海濱市音樂家協會、農業協會等單位都在這里集中辦公。

    但隨著混亂年頭的到來,這些協會被趕走了,這地方又成了一支亂七八糟青年隊伍的辦公地點。

    幾年之前這些辦公點被取締,里面的人又被趕走了,從那之后一直空置,如今落到了他們手里。

    錢進一聽,這地方經歷了不少組織啊。

    那不行,以后他得想辦法站穩了!

    要是有機會,就以勞動突擊總隊的身份給買下來。

    昆侖山路這地方以后房子價值很高,它依山傍海,環境清幽。

    就拿他們下車后來說,道路兩旁栽種著高大的法國梧桐,彼此間距離都是一樣的。

    只是此刻枝椏光禿,落滿了積雪。

    037號院坐落在道路旁一處微微隆起的小坡上,背靠蒼翠的松林,面朝波濤起伏的蔚藍大海,只要是這別墅任何朝南的房間,都可以看到大海。

    這地方隔著公交站牌很近,所以韓兆新交給他們辦公確實是考慮周到。

    公交方便,以后隊員們來辦公就方便。

    別墅被一道高大的圍墻包圍,圍墻外面爬滿枯藤,頂上則拉著一圈鐵絲網。

    圍墻是青磚墻,隊伍里有泥瓦匠和石匠行家,他們過去看了看后比劃著說:

    “這墻壁是后來加高的,本來應該就這么高,比人高一點吧?”

    “什么手藝啊?準是一幫臭小子胡亂搞的,要不然這泥瓦匠的手藝是師娘教的,多好的地角,結果把外面這道墻搞成這個熊樣子!”

    “這圍墻確實不行……”

    但這高大的圍墻確實將里面圈出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天地。

    圍墻中間是沉重的黑色鐵藝大門。

    門鎖已經被打開了,錢進推開門,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棟規模頗大的獨棟別墅。

    風雪漸密,雪花如同鵝毛般簌簌落下,給眼前的景象蒙上了一層靜謐而滄桑的薄紗。

    他瞇著眼看向別墅。

    這應該是一棟融合了中西建筑風格的老別墅,磚木混合結構,主體地上有四層,局部有五層或者六層——這些地方帶閣樓。

    別墅屋頂是陡峭的坡屋頂,在白雪的覆蓋下,看不清覆蓋的是什么瓦片,只能顯露出起伏的輪廓。

    屋頂中央矗立著一個方形的磚砌煙囪,這東西一出現,就把別墅的規格給提起來了。

    別墅的壁爐就像富豪的長腿秘書,別管用不用,你得有。

    工匠們呼啦啦的進來,然后還是用專業眼光來分析這建筑:

    “誒,這樓真牛啊,你們看它外墻,底層是不是花崗巖砌筑的基座?真是沉穩堅固啊。”

    “是花崗巖,俺那里都叫它蘑菇石,還有你們來看,這石頭上面還有開鑿時候的痕跡咧,夠野蠻的。”

    “嘿,往上看都往上看,它上層是什么料子?”

    錢進也看不懂,只看出上面墻壁是暖黃色的,不過保養很差,部分已經剝落了,露出了里面的紅磚。

    馬棚子瞥了一眼,淡定的說:“這叫拉毛水泥墻面,以前舊社會那些軍閥呀、富商呀,他們家里就愛搗鼓這樣的東西,中看不中用。”

    暖黃色的墻面上點綴著簡潔的幾何線條裝飾,門窗是高大寬敞的上拱形、下方形,鑲嵌著帶有繁復花紋的深棕色木質窗框。

    錢進仔細看了看,竟然沒怎么更換過:“看來以前那些人,對這別墅保護還挺好的啊。”

    “它用的材料好。”張厚德一語中的。

    看玻璃情況能證明老匠人的判斷,多數玻璃已經壞了,后面勞動突擊總隊要入住,難免得換玻璃了。

    一樓主入口是一個帶有雨棚的門廊,由兩根羅馬柱支撐。

    門是厚重的實木門,銅質的門環已生銹,掛著綠色銅銹。

    屋檐下有簡潔的木質挑檐和排水溝,看墻角、窗臺等部位,能看到精美的磚雕和水泥抹灰的線腳裝飾,雖經歲月侵蝕,仍能窺見昔日的精致。

    別墅前是一個不算大的前院,鋪著青石板,角落里有一棵虬枝盤曲的老槐樹,枝干遒勁,掛滿了冰凌和積雪。

    院子中央應該還有一個用石頭砌成的圓形噴水池,不過早就不能用了,全是厚厚的積雪。

    雪花簌簌落下,整個建筑在風雪中靜靜佇立,散發著一種沉靜優雅而又略帶破敗的歷史感,像一位飽經滄桑、卻風骨猶存的舊式文人。

    “這、這房子真氣派!”王東仰著頭,看著那高聳的屋頂和煙囪,忍不住驚嘆。

    “是啊,比咱們以前那破倉庫、筒子樓強一百倍!”徐衛東搓著手,哈著白氣,“都別愣著了,趕緊進去暖和吧。”

    錢進啞然失笑:“里面估計比外面還冷——我估計沒有木頭木炭什么的。”

    陳井底從后面擠過來,將電子喉放到咽喉下用機械音說道:“帶了,你說新單位空了好幾年,我就帶著副隊長們,從辦公室帶了煤塊過來。”

    錢進回頭看去。

    果然看到匠人們都挎著沉甸甸的包或者拎著結實的布袋子。

    他頓時心花怒放:“行啊,陳大隊,你夠細心,我就知道選你當大隊長準沒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