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海納百川(大結局)-《臨安不夜侯》
第(3/3)頁
楊沅也不奢望他能找到一個辦法,讓這個大帝國千秋萬世。
他只希望,這個帝國存在的更久,而且能充滿活力。
否則變成一個僵而不死的老家伙,也只是任人魚肉,留下無盡屈辱。
因此,在他執政期間,他便努力地尋求著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平衡。
既然集權與分封各有優劣,能否找到一種讓它保持微妙平衡的辦法呢?
政治制度,楊沅基本上就是在內閣和六部的基礎上進行完善了。
而做為軍事制度,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優點是兵農合一,避免了軍閥化,但后期戰斗力直線下降,衰落的厲害,明朝的衛所制,與之相似。
要說對于軍權的控制,還真是以宋朝最強,但是戰力衰敗和軍費高昂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
楊沅經過反復琢磨,最終制定了調兵權歸中央、將領輪換、軍隊分析、財政控制等諸般手段相配合的制度。
如此一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軍隊的忠誠,又能更好地維持戰斗力。
但楊沅認為,制度是一方面,一個老大帝國長期處于穩定中,它就必然漸漸走向腐朽。
而制度,其實也是極不可靠的,后來的統治者如果想改,也只是一動念的事兒。
所以,得主動給自己找點麻煩,讓它能一直保持活力。
于是,通過以上辦法加強了中央權威的同時,楊沅又對邊陲地區,賦予了更多的自主權。
歷朝歷代,對邊疆地區的地方政權,都會賦予相對較多的自主權,這是為了應對突發情況。
而楊沅不是,他在堅持文官流官制和武將輪換制,以防止地方割據的基礎上,賦予了邊疆地區更大的軍事自主權,充許他們向外擴張。
戰功,可以用來換取更大的權力和地位,戰利品也劃定了中央與地方的分配比例,再加上榮譽制度,即開疆拓土者樹碑立傳等措施。
如此一來,邊陲地區無論文武,都不僅僅滿足于治下的安定了,而是兩眼發綠地看向了外面。
二十年的時間,大夏帝國便如強漢盛唐時一般國力昌盛了。
西部和南部,從陸地上不斷地蠶食、擴大著帝國的版圖。
東部在望洋興嘆一陣子后,從楊沅口中知道了大洋彼岸的世界。
于是他們開始熱衷于建造遠洋巨艦了。
唯有北方,并沒有向北進行太多擴充。
實在是地廣人稀,搶下來了對于這些地方府來說也毫無意義,
經常走上一天,連人都看不到一戶人家,實在是沒有動力去進行武力擴張。
所以,駐守北方的這些文武官員,漸漸把目光瞄向了陸地相連的高麗,以及只有一道海溝相隔的日本。
此時的高麗王已經是王從楊,楊沅獲悉這一消息后,也只是要求他們,對一向恭馴的高麗,如果拿下,可循云南之例。
云南此時就已正式納入大夏版圖,做為駐邊番王,可以世襲,但其治下官員,也是朝廷委派的流官。
這些官員并不安分,版圖在他們手上逐漸擴張,眼看著云南已經快要不符合邊疆的定義了。
乾元三十九年,楊沅禪位,因為,他對于做皇帝,已經有點膩了。
而且,他那不老的容顏也是個麻煩,民間已經有揣測,說皇帝陛下有借命續命之法什么的。
楊沅一直未立太子,而是從諸子中,選擇了性格、品性、才干,都更適合延續并發展他的制度的兒子,楊欽。
這一點倒是有些出人意料。
因為,楊欽的母親是阿里虎,在楊沅的后宮嬪妃中,她是毫無背景的,存在感極低。
但楊沅覺得,諸子之中,楊欽最合適,便選擇了他。
“二哥哥,咱們去哪兒?”
鹿溪將一盞沏好的茶水,遞到楊沅手里,神情有些雀躍。
她的容顏也沒有太大的改變,歲月只在她的眼角,留下了幾絲淺淺的細紋。
那臥蠶眼,依舊有種少女般的活力與甜美。
“先往江南去。”
楊沅輕輕吁出一口氣:“晉王的身子近來不大好了,咱們先去探望探望他。然后嘛……”
“咱們就乘鴨哥的船,出海。”
“去東大陸嗎?聽說,已經有船渡過了重洋,抵達了大洋彼岸?”
“可以啊,反正我看咱們還有大把的歲月好活,這山山水水,可以游歷的地方多著呢。”
楊沅笑吟吟地道:“咱們就去東大陸,先去看看那兒的殷人。”
青棠好奇地問道:“那些殷人,真的是古時候的殷人渡海過去的嗎?”
楊沅笑道:“誰知道呢,也許是吧。”
看了眼滿是期待的艾曼紐貝兒,楊沅笑著接口道:“當然,鴨哥走熟了的那條海路,咱們也要走的。一路走下去,還可以去貝兒的家鄉看看。”
楊沅長長地舒出一口氣,欣然道:“以前啊,我只在奏折上看到過的地方,咱們先走一走。
然后,再去那些書里也沒有提到過的地方,山河萬里,自當行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