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方略-《魔臨》
第(1/3)頁
雪海關的學堂,秉持著以前盛樂城的傳統,每個月會有五天時間孩子們來到學堂不會上課,而是會在教習先生的帶領下走出學堂,進行“課外活動。”
有時會組織去軍營,看士卒們訓練,幫忙喂馬擦拭甲胄,然后和士卒們共進午食;
有時會去作坊里,幫忙做一天的小工,午食也就在作坊和工人一起解決。
基本上,整個伯爵府下的生產經營活動,除了紅帳子還不到年紀去,
其余地方,都能夠成為學堂學生們“體驗生活”的目標場所。
雪海關內不養閑人,除非是真的老到不能動彈的老人,否則只要你還能行動,就都會給你分派下工作,比如掃掃街什么的。
劉大虎的奶奶就需要負責城北街的一塊區域的干整。
用后世的角度來看的話,會覺得居住在這里或者為伯爵府所控制下區域的人活得真累,但其實這些人并沒有什么怨言。
都是經歷過戰亂兵戈的,本身就剔除掉了那一抹矯情,同時,能吃飽,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卻也是這個時代大部分百姓的畢生追求。
只要能吃飽飯,你讓他們干什么都行。
劉大虎今天則和同年齡段的孩子們被教習帶著上了雪海關城南的工地,一排排的民居整齊劃一地修建下去,分塊分區嚴整得宛若一塊塊方格子套著一塊塊更大的方格子。
這種強制性的統一格局和對稱性,體現出的,是鄭伯爺這個畫師出身者在設計構圖方面的強迫癥。
民屋的修建其實不復雜,用料也算不上多好,工期也很趕,參與建造的民夫也很多,但質量上,擋風遮雨和不至于忽然坍圮砸死人方面,還是有很大保證的。
因為誰誰誰參與修建的哪塊哪塊,全都會登記造冊,驗收者的名字,小工頭以及下面的工人,全都有記錄。
明言日后這房子出了什么質量上的問題,在冊者全都會受到牽連,要是出了大問題比如砸死了人,施工者罰錢,驗收者和小工頭則罪當斬。
不僅僅是在這方面,雪海關的兵器作坊也就是鑄造局那兒,不說每一套甲胄了,就是每一根長矛每一把刀,上頭都會有標記烙印,言明負責人是誰,一旦出現軍械質量問題,必然會受到追責。
這些細節方面其實不算是伯爵府的首創,而是瞎子抄襲了秦朝的一些制度。
今日,劉大虎在內的這些學生將在工地上當小工,也會有專門的小工頭來帶著他們進行講解,能聽懂多少另算,但至少算是讓孩子們提前開闊了眼界。
畢竟,在他們十六歲之后,基本上都會參與到這些行業中去,并且因為他們識文斷字且懂得算數,同時自小在“鄭伯爺”的愛護下長大,忠誠度是雕刻在骨子里的,以后在伯爵府產業下,很容易就能做到小頭目的位置。
因為劉大虎平日里也會在劍圣的教導下鍛煉身子,雖說談不上熬煉筋骨,因為其年紀太??;
但力氣和塊頭讓他在這些同學里頭很有優勢,分組之后,劉大虎當了小組長,帶二十多個同學負責搬運一些小的磚塊。
活兒才干到一半,大家就感覺腳下的地面,像是在震顫。
一時間,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將目光投向了西南方向,在那兒,出現了一片黑壓壓的“烏云?!?
不,
是騎兵!
四周負責監工和游弋的雪海關燕軍主動散發出去,做出了預備迎敵的架勢,但很快,迎敵架勢解除,先前散出去的燕軍開始折返,同時配合著工地上的一些伯爵府吏員開始維持秩序,清理官道。
周圍工地上滿頭霧水的老百姓們心眼兒做了一次秋千,忽然提起,又忽然落下。
他們中絕大部分人對戰爭并不陌生,但大部分人還是不想打仗的,至少,不想在自家門口打。
劉大虎帶著自己的幾個同學向前擠到了官道旁邊,想看看熱鬧,雖說被士卒給攔住了,但已經搶占好了最前面的位置。
最先過來的,是一騎當先的鄭伯爺。
雪海關內的軍民都清楚,他們的伯爺因為不想要搞特殊化,所以不穿特制的甲胄,與士卒同等。
但大家想要認出來也很簡單,那就是整個雪海關,除了鄭伯爺以外,沒人胯下能騎貔獸,而鄭伯爺胯下的,還是貔貅!
當鄭凡行進過來時,
除了維持官道秩序的士卒之外,兩側所有軍民都跪伏下來:
“參見伯爺,伯爺???!”
“參見伯爺,伯爺???!”
鄭伯爺揮舞起馬鞭,在空中抽出一聲炸響,算是回應這些軍民對自己的參拜了,隨后馬速不減,直接入了南城門。
而在鄭伯爺身后緊隨的,不少人已經認出來了是伯爺近前的一名心腹大將,金術可,曾經是盛樂城東門守城門的,后來得到鄭伯爺賞識一路靠軍功升遷起來。
雪海鐵騎之中,蠻族兵本就不少,金術可算是蠻族兵出身里頭官階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一個。
至于金術可身邊的那個身著另一種制式甲胄且頭發很長的蠻族人大家就覺得有些陌生了。
柯巖冬哥是有些緊張的,一方面是雪海關的城墻給了他一種壓迫感,畢竟荒漠除了王庭所在的位置有一座王城以外,基本就沒有什么城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先前跪伏下來的軍民這種場面,讓他都有些心神搖曳。
柯巖部不算是小部族了,咬咬牙,是能強行湊出來一萬控弦之士的,但蠻族的這種等級文化有是有,嚴苛也嚴苛,卻絕對沒有像東方國家這般精致,尤其是雪海關這里,為了滿足鄭伯爺的個人喜好以及享受,對禮數方面其實是早就下過功夫的。
就像是都是王,在你那邊,開會時,是大家一起喝酒吃肉甚至還親自下場玩個摔跤,而另一邊則是龍椅在上,下方文武百官整齊叩首,這感覺,其實是不一樣的。
因為鄭伯爺直接入城的行為,所以金術可也不敢對四周跪伏著的軍民做出什么過多動作,只是控制著馬速跟著鄭伯爺一起入了城門。
再之后,
則是柯巖部的勇士們騎馬而入了,
且因為鄭伯爺已經進城了,官道兩側的百姓也都起身,大家不由得開始對這支新面孔的軍隊開始評頭論足起來。
“這是哪里來的乞丐兵啊。”
劉大虎身邊的一個叫李二牛的孩子笑道。
劉大虎則對他回答道:
“是蠻兵,蠻族兵,從西邊荒漠上來的?!?
荒漠,蠻族,
晉人對他們,其實是很陌生的。
因為晉國和荒漠之間,有一個燕國阻斷。
不過,這個李二牛說得也的確很對,眼前這支正在入城的騎兵隊伍,看起來,真的像是一支乞丐軍。
柯巖部的部族,其實還在后頭,距離雪海關還有十多里的路,這七千勇士,是鄭凡親自過去命令柯巖冬哥短時間內調集出來的。
這些部族勇士,先前基本上都是在陪伴著自己的家人一起進行遷移,甚至可能還在抱著自己的孩子,結果一聲軍號之下,馬上放下手中一切被召集到一起疾馳而來,可以說是沒有絲毫準備。
自然就談不上在初次亮相時好好將自己拾掇拾掇了,長途遷移下積攢著的風塵仆仆是那么的清晰。
同時,當時很多大將軍都曾對鎮北軍可以鎮壓荒漠百年做過分析,而這些分析,基本都繞不開兩個要素。
一是鎮北軍的軍械裝備,二則是鎮北軍的軍紀。
荒漠自打王庭衰落后,可以說是一盤散沙,就算是強行多個部落聚兵起來,實際上也是各自為戰;
至于軍械裝備,這就是實在沒辦法的事兒了。
百多年前,荒漠蠻族其實沒現在這般苦逼,全盛時期的蠻族王庭曾率領荒漠部族勇士向東,壓著燕國打,若非燕國硬氣拼著幾代皇帝御駕親征戰死,可能他們早就擊穿了燕國鐵蹄踏入東方了;
向西,則碾壓過西方諸國,甚至曾收了一大批西方國家為自己的附屬國,為蠻族勇士提供糧食、軍械等等需要城市化文明和農耕文明才能提供出來的紅利。
那一段時間,其實是蠻族最為鼎盛的時期。
但花無百日紅,王庭西征失敗,地位一落千丈,西方以羅馬帝國為主的國家興起,開始主動向東壓縮蠻族的生存空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