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守府議事堂,公孫瓚懵了,愣在原地怔怔的看著賈詡。 這位聲名赫赫的漢室奸臣,竟當著他的面宣讀圣旨? 天子即便有圣旨下達,怎么也不該由他來宣旨才是啊。 “幽州牧公孫瓚接旨!” 見公孫瓚沒有動靜,賈詡表情肅然的加大聲量重復了一遍。 “文和,你手上所拿,當真是圣旨?”公孫瓚滿臉質疑的問道。 且不說賈詡這傳旨之人的身份是否有問題,可他手上所謂的圣旨,分明是從衣服上扯下來的一節布料啊。 “假傳圣旨乃欺天之罪,在下豈敢擔此罪名!”賈詡斷然呵斥,一展手上的衣帶詔,再一次重重的說道:“幽州牧公孫瓚接旨!” 公孫瓚見狀,意識到了可能真的是圣旨。 否則在他的地盤,賈詡即便有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假傳圣旨蒙騙他。 將滿腹的疑惑暫且放下,公孫瓚恭敬的行禮。 “臣公孫瓚恭聞圣言!” 公孫續、公孫范以及趙云,對跟著公孫瓚一起,向著圣旨行大禮。 賈詡站直身體,朗聲念道:“制詔御史:朕聞人倫之大,父子為先;尊卑之殊,君臣為重。近日袁賊弄權,欺壓君父;結連黨伍,敗壞朝綱;敕賞封罰,不由朕主。 朕夙夜憂思,恐天下將危。卿乃國之大臣,當念江山社稷之飄搖,糾合忠義兩全之烈士,殄滅奸黨,復安漢室!破指灑血,書詔付卿,再四慎之,勿負朕意!建安三年春二月詔?!? 圣旨念完,賈詡立刻上前扶起公孫瓚,并將衣帶詔交到他手中。 公孫瓚仔細看了兩眼手上的衣帶詔,滿臉震驚道:“文和,這……這竟是陛下灑血而書!” 一旁的趙云光聽圣旨的內容,便已氣的劍眉倒豎,雙眼通紅。 此刻聽公孫瓚一說,連忙湊過去看了眼。 見到那圣旨上以血書寫的文字,頓時怒火中燒,忍不住咬牙切齒的大罵:“袁賊!安敢如此欺壓天子!” 賈詡訝異的看了眼趙云,不曾想這公孫瓚麾下,竟真有心懷漢室的忠義之士。 嘆了口氣,都公孫瓚說道:“這衣帶詔,確為陛下灑血而書。想必易侯此刻心中滿是疑問,在下定一一解答。” 公孫瓚立刻問道:“陛下的圣旨為何在文和手中?” 賈詡仰著頭,一派漢室忠臣的模樣,傲然道:“天子落難,困于鄴城。在下明面上投了袁賊,實則早早便效忠了天子。袁熙殺弟囚父,亦是在下促成,為的便是使陛下脫離袁賊挾持。” “此番前來幽州,便是輔佐易侯發兵南下,攻克冀州,解救天子。” 公孫瓚聽罷,還是不敢相信。 漢室忠臣?這與賈詡這么多年來給人的刻板印象相差甚遠。 “易侯請看,這里有傳國玉璽的落印?!辟Z詡指著衣帶詔上的璽印說道。 公孫瓚立馬低頭察看,的確與他之前受封易侯的璽印一般無二,確是傳國玉璽落印,心中也便信了三分。 賈詡又道:“前些日子在下抵達幽州,與易侯闡明鄴城局勢。今日易侯請在下前來,想必心中已有決策了吧?” 公孫瓚點頭,一臉正色的說道:“天子落難,本將軍身為漢臣,豈能坐視不管?” “本將軍決定發兵三萬攻打冀州,不破鄴城,勢不回轉!” “文和若有良策,不妨說來。” 他也不管這圣旨是真是假,他需要的就是一個大義。 如今賈詡親自將大義送上門來,他出兵冀州便算師出有名,能理直氣壯的大聲喊出清君側的口號。 更何況袁紹被囚禁,鄴城局勢動蕩,對他而言簡直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此時若不發兵,等到袁熙徹底接掌了袁紹的勢力,或是袁紹脫困,必然又會率大軍攻來。 賈詡哈哈一笑,道:“易侯無愧漢室忠臣之名!我有三策,可助易侯大破冀州!” “三策?”公孫瓚瞬間瞪大了眼睛,急忙親自安排賈詡落座,“快快快,先生且坐下詳細說來。” 不知不覺,他口中對賈詡的稱呼變成了先生。 以往打仗,都是一群武夫憑借著自己的經驗來打,時常陷入袁紹謀士的計策當中,吃了不少的大虧。 而今有號稱“算無遺策”的毒士賈詡相助,并且一張口就是三策,怎能不讓他欣喜若狂。 這種玩腦子的仗,他做夢都想打?。? 見公孫瓚激動的模樣,賈詡心中冷笑。 衣帶詔的確給了他一個出兵攻打冀州的名分,可更多的卻是束縛。 用陛下的話來講,那就是道德綁架。 這圣旨不接沒事,了不起對外宣稱不知圣旨真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