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415章 諸葛亮、司馬懿、劉協之辯-《朕能走到對岸嗎》


    第(3/3)頁

    諸葛亮和司馬懿互相看了一眼,紛紛打起了精神,開始辯論這個問題。

    “臣以為,藏富于國更加有利。”

    “國庫充盈才能讓軍隊兵強馬壯,國家安穩強盛,方能庇護百姓休養生息,安居樂業,若國都不強百姓何來安穩耶?”

    司馬懿第一個說道。

    藏富于國,是大多數皇帝都向往的境界,但是少有朝代能達到過。

    司馬懿話音落下,諸葛亮便搖頭道:“若藏富于國便能讓國家安穩,敢問秦國不強盛富庶耶?”

    “始皇帝一統天下,坐擁四海,秦國國力強盛極天下之最,然百姓煎熬,終究二世而亡。”

    “唯有藏富于民,讓百姓安樂、方能得百姓簇擁,如此王朝才可以長久延續,此乃萬世之基!”

    諸葛亮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然而司馬懿聽了卻不屑一顧,因為諸葛亮所想過于理想化了,是萬萬行不通的。

    百姓是富庶了,但是國家可支配的錢財少了,拿什么去強兵馬,又拿什么去治理各地天災水患?

    藏富于國,國家興盛后才有余力反哺百姓,放眼歷史上歷朝歷代無不是如此。

    不過他不想在天子面前和諸葛亮爭辯,而是看向劉協,小心問道:“陛下是如何認為的?

    在他看來天子既然提出這種問題,那么心里肯定是已經有了定論,只不過想聽聽他們的想法而已。

    “無論是藏富于國,還是藏富于民,兩種觀點朕都不認同。”

    令司馬懿和諸葛亮詫異的是,劉協并未支持任何一個觀點,只見他用手指沾了點酒水,在案上寫下龍飛鳳舞的四個大字。

    民富,國強!

    看見天子寫下的這四個字后,司馬懿一愣,疑惑地道:“民富國強?不是國富民強么?”

    但是細細揣摩的話,這四個字的意思似乎是偏向于藏富于民的方向,可天子剛剛又說自己并不認同兩種說法。

    諸葛亮的見識要比司馬懿更廣,聞言向他解釋道:“民富國強,出自趙長君所著《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中的‘越主內實府庫,墾其田疇,民富國強,眾安道泰’一言。”

    “但不知陛下此言做何解?”

    他雖然知曉出處,但在他看來天子所說的這四個字,肯定沒有他想象的那么簡單。

    因為這兩句話看似相同,但意義卻完全相反。

    國是什么?

    國是君王、是社稷、是朝廷,國富民強的意思是只有國家強盛了,百姓才能變得富庶起來。

    但民富國強,卻把百姓擺在了君王和國家前面,意思和藏富于民接近,本質上是孟子所宣揚的理念。

    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雖然古往今來天子都聲稱要以民為本,實際上卻是以國為本。

    天子說出這四個字是何意?

    司馬懿聞言則驚愕地看向了諸葛亮,他沒想到諸葛亮竟然連這句話的出處都知道。

    想到此處,司馬懿暗暗咬牙道:“可惡的諸葛村夫,學識竟淵博到如此地步……”

    “孔明果然飽讀詩書。”

    劉協贊了一句諸葛亮的淵博學識,然后才說道:“國家若想強盛,離不開農民,也離不開商人,齊國就是一個例子。”

    “春秋時期,齊國商業貿易繁榮富庶、國力也強盛無匹;農乃是國本,而商則是使民富、使國強的關鍵,不可顧此失彼。”

    “只有農商并舉國家方能長盛不衰,過度抬高一方或者過度打壓一方終究有一天會遭至反噬,如此何談國強?”

    劉協的一席話,令諸葛亮陷入了沉思。

    而司馬懿則是直接詢問道:“陛下所言或有道理……但農商并舉又是何解?”

    “農是農,商是商,雙方如何并舉?”

    劉協說出來的理論他從來沒有聽說過,農業怎么能和商業共同發展,互相持平?

    兩者本質上就是不能調和的,因為商業賺取的利潤是農業的幾十上百倍,而且也更加輕松容易。

    劉協微微一笑,說道:“這正是朕接下來要說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