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渭水之辯結束,但帶來的影響卻依然沒有消減。 大漢朝堂內外諸多事宜悄然發生著改變。 首先就是朝堂上的變化,龐統初入內閣,任典籍一職,穿梭于內閣文書之間。 典籍這個職位說大不大,說小的話也不小,因為只要進入內閣,那以后要是有哪個內閣大學士的位置有空缺,肯定會先從內閣中遞補。 所以進入內閣,就是成為大學士的第一步。 此外龐統的才華也是十分出眾的,與閣臣探討政務時往往能提出獨到的見解。 他也因此逐漸在內閣站穩腳跟。 至于諸葛亮則整日忙碌于國子監的教材編修一事,為此他廣邀法、儒、墨三家的飽學之士日夜研討。 這時候辯論會取勝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如今所有人都理解了新學何物,所以對于教材的編撰也格外配合。 外加上諸葛亮的名氣擺在那里,所以在他發出號召后得到了各方響應。 編修之所每天都燈火常明,所有人圍繞經史子集、農桑水利、算術之學、典刑律法等內容各抒己見。 如今教材綱目初定,只待進一步完善。 此外郭嘉負責的國子監事務也進展順利,首批學子從國子監內畢業,順利下派到各地學塾支教。 雖然目前公共學塾僅僅在各州人口比較多的郡縣內開辦,但這只是開始罷了。 而且目前得到的反饋還是很不錯的。 由于是免費,許多平民百姓家孩子都主動跑到學塾里面聽課,這在以往是根本難以想象的。 朗朗書聲開始回蕩在大漢的各個角落。 新學的種子就此播撒了下去。。 至于徐庶雖在辯論中未多發言,卻也因這場勝利,在朝堂有了更多關注。 他輔佐郭嘉暗中籌備察舉制改革試點,挑選世家勢力薄弱、民風淳樸之地,與世家大族中關鍵人物私下周旋,闡明改革利弊,試圖為日后推行減少阻力。 而鄭玄所薦之人也陸續進入了國子監。 儒學雖然有種種弊端,但也有著種種好處,鄭玄在辯論中有一句話說得是對的。 儒學之根本,在于正人心、厚風俗。 仁義禮智信是絕不能摒棄的。 這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所在。 這也是為何國子監會把儒學納入到政治一科中,讓學子們繼續學習。 有了這些大儒入駐國子監,國子監的師資力量的不足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因為身為大儒,精通的不僅僅是儒學,更會觸類旁通,對數算、刑律也是頗有見解的。 儒者,師也, 若是連學識都不淵博的話,怎么擔得起“大儒”二字的稱呼? 一切都在悄然改變,大漢的未來,正朝著新的方向緩緩前行。 …… 今年冬季尚無雪,更不知何時落雪。 距離渭水之辯已經過去了六個月,又是一年冬季來臨,天氣越發寒冷。 如果說東北一帶的冬季是寒風凌冽、就如同刀子一般刮在人臉上。 那么長安這邊冬季便是一種刺骨寒冷,教人穿再厚的衣服也擋不住這份凍骨的冰寒,凍徹心扉。 未央宮,宣室內。 劉協站在窗戶旁邊望著外面那天空,哈出一口白氣,搓了搓手。 一旁侍立著的宦官見狀,馬上將一只有些老舊的暖手爐奉上。 劉協接過暖手爐,手心里很快便溫暖了起來,仿佛身上的寒意都被驅散了。 “都已經快一月份了,這天依然還沒下雪,倒也真是奇怪。” 劉協目光望著天空說道。 冬季是雪災頻發的時節,每年朝廷都要花費很大的物力財力去應對雪災。 不過今年倒是有些奇怪,到現在天氣雖然寒冷,但是卻連一片雪花都沒落下。 “陛下治國有道,便是上天也感陛下之誠,所以今年才不降雪,這正是嘉獎陛下之勤勉啊。” 旁邊的宦官一個馬屁當即奉上。 然而劉協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根本沒將這種話放在心上。 “孝直,你們讓下面的人多多注意,千萬不能放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