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諸葛亮之死-《朕能走到對岸嗎》
第(3/3)頁
在諸葛亮面前,他向來都是執弟子禮,以前是太子的時候如此,現在當了皇帝依然如此。
對于這位從小便教導他的老師,他很尊敬。
諸葛亮拱手說道:“陛下如今已是九五之尊,如此不符合規矩。”
雖說如此,但他還是拗不過天子,只得坐下。
兩人落座,劉玨為諸葛亮親手斟上一杯茶水,然后問道:“太師,您這次回來不會再離開了吧?”
諸葛亮說道:“回稟陛下,等到先帝喪期結束,臣便會返回南陽?!?
他已經告老隱居,若非這次朝中遭逢大變,他是不會回來的。
劉玨聞言頓時面露失望之色,忍不住道:“太師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何不留在長安養老?”
“而且如今朕剛剛登基,也需有人輔佐,好穩定朝局。”
諸葛亮笑了:“陛下,臣乃鄉野之人,鄉野生活才更加適合臣。”
“至于輔佐陛下……有諸位內閣大學士在,又哪里需要老臣?”
他清楚天子不過是找借口想讓他留下罷了。
先帝雖是忽然駕崩,但皇位交替卻是十分平穩,朝局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動蕩。
劉玨臉上閃過一絲訕訕之色,他知道自己這拙劣的借口無法說服眼前的諸葛亮,不過他還是想嘗試一下。
“可是南陽距離長安路遠,朕想見太師一面,也是難上加難?!?
劉玨說道,眼中有不舍之色浮現,“郭太傅早已故去,父皇也龍馭賓天……朕如今只剩下太師您了?!?
天子的語氣莫名有些傷感。
郭嘉是最早教導他的老師,只不過這位老師英年早逝,此后便是諸葛亮一直在悉心教導他,陪伴他的時間不比自家父皇要少。
對于他而言,諸葛亮是亦師亦父的存在。
這份感情是難以言說的。
望著面前的一臉不舍年輕天子,諸葛亮輕輕說道:“陛下……臣老了?!?
一句話里,滿含疲憊。
劉玨不說話了。
他明白,眼前的老人為大漢鞠躬盡瘁,耗盡了心血,就像是一支快要燃盡的蠟燭。
他不能再自私地把這位老人留下來了。
兩人都沒有再說話,只是無言地飲茶,直到杯中的茶水飲盡。
諸葛亮放下茶杯,顫顫巍巍地起身,對天子拱手道:“陛下,時候不早了,臣先行告退?!?
劉玨沒有勸阻,他知道諸葛亮一路舟車勞頓十分辛苦了,于是起身相送。
一君一臣一路走到皇宮門外,劉玨將諸葛亮送到馬車前,依然戀戀不舍。
“老師……保重?!?
天子握著諸葛亮的手說道,神色真摯。
諸葛亮欣慰一笑,向天子一絲不茍地行了一禮后,轉身登上馬車。
很快,馬車在大雪中漸行漸遠。
天子在原地駐足良久,直到目送馬車消失在街角,依然沒有離去。
“陛下,外面天寒,還是早些回宮吧?!?
一旁的姜維小聲提醒道。
天子收回目光,嘆了口氣,轉身返回皇宮。
……
諸葛府邸。
諸葛亮回到家中后并沒有休息,而是站在書房的窗前,看著外面漫天飛舞的大雪。
他在沉思。
先帝故去,新帝登基。
雖然這位年輕天子寬仁英明,和先帝十分相像,是被他悉心教導過的,但是他還是忍不住有些擔憂。
天子,能帶領大漢走向更加強盛的道路嗎?
能肩負起這個龐大帝國的重擔嗎?
他想陪伴,他想見證,他不放心,他……
老了。
諸葛亮站在窗前凝思良久,最終走回到書桌后,鋪紙研墨,開始奮筆疾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書桌上的油燈爆出一個燈花,諸葛亮才放下手中的毛筆。
他將書桌上寫好的奏疏晾干、疊好,裝入信封之中,放在案前。
寫完這封奏疏,他整個人似乎輕松了不少,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容。
而在這時諸葛亮只覺得眼皮沉重,一陣倦意忽然襲來,于是就這樣趴在桌案上,沉沉睡了過去。
桌案上的油燈漸漸熄滅。
窗外,大雪紛紛。
……
大漢昭明元年。
前麒麟閣大學士、內閣首輔、大司徒、文臣之首、國子監祭酒、太子太師諸葛亮,于夢中逝世,享年五十四歲。
帝慟哭,親扶靈,以諸侯之禮葬之,配享太廟。
謚文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