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3【雷霆】-《九錫》
第(2/3)頁
防微杜漸也好,敲山震虎也罷,風紀司目前不會大動干戈,而是為將來做的準備。
陸沉真正在意的反倒是新政推行的最后一道關卡。
六年時間過去,如今到了徹底解決門閥遺毒的時候。
“朕給過你們機會,只是你們不珍惜。”
大秦天子輕聲自語,語調中隱含風雷之意。
……
大同六年,五月二十。
錦繡樓一案的內情水落石出。
根據三法司共同審理并定案,成國公徐桂因教子無方被免去京營主帥一職,其長子徐凌身為錦繡樓大東家縱容下屬,被處以追奪出身以來文字并流放三千里,殺害十七名女子的錦繡樓總掌柜胡清晏及樓中三十七名管事、掌柜和護院被處死,另有七名涉案朝中官員得到相應的嚴懲。
內閣簽發公文曉喻各地官府,朝廷將以此案為契機嚴格整頓國內的青樓行當。
錦繡樓一案的受害者及其家屬相繼得到撫恤和賠償。
這些都是朝廷簡報的內容,世人皆可查看。
朝中少數高官則知道另外一件事,德妃葉蓁悄然病逝,一些宮人和葉家的部分男丁因罪入獄。
至此,這樁牽動人心的大案終于落幕,雖然其中肯定還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此案已經翻篇,生活還要繼續。
一晃便是兩個月之后。
金符坊,王氏大宅。
蘭雪堂內,兩位中年男子對面而坐。
左邊那位年近六旬,面容清癯,神態儒雅,正是當今皇貴妃的親叔父、內閣閣臣兼禮部尚書王安。
右邊那位五旬左右,雖鬢邊染白卻精神矍鑠,乃是王初瓏的族叔王衡,如今朝中的重臣之一,歷任青州刺史、新政部右侍郎、工商部尚書,可謂位高權重。
堂內沉香裊裊,氣氛頗為安寧。
王衡輕嘆道:“不瞞家主,愚弟現在真的不明白皇貴妃娘娘在想什么,難道她真的不愿幫一下四殿下?那可是她的親生骨肉啊。”
聽聞此言,王安不禁皺眉道:“你還想做什么?”
王衡直言道:“家主,從古至今只有后族,不曾聽過妃族,這一字之差堪稱天壤之別。如今皇貴妃娘娘距離中宮之主只有一步之遙,若能往前一步,對皇貴妃娘娘、四殿下乃至翟林王氏都有難以估量的收益。”
王安沉默良久,眼中流露出幾分倦色。
他知道王衡這種想法絕非個例,或者說隨著大秦國力越來越強盛,國內愈發欣欣向榮,翟林王氏很多族人都開始產生得寸進尺的想法。
皇貴妃素有副后之稱,王初瓏又是公認的賢妃,其智慧甚至連王安都自愧不如,這樣命中注定無比尊貴的女子為何不能成為大秦的皇后?那林家女不過是江湖草莽出身,她何德何能竊據中宮之主的寶座?
更不必說翟林王氏千年世家,其底蘊根基豈是區區一介七星幫可以比擬?
簡而言之,在很多王氏族人看來,王初瓏才配皇后之位,儲君當然得是從小就才華橫溢的四皇子陸璟。
“懸崖勒馬吧。”
王安望著滿面懇切期待的王衡,輕聲道:“我總有一種預感,那樁案子并未真正完結。”
“家主何必擔憂?”
王衡搖頭道:“成國公被褫奪軍權,厲貴妃在軍方的勢力受損,這對我們王家來說有利無害。至于錦繡樓一案的手尾,德妃不是薨了么?這和我們最初的預估差不多,德妃并不知道她身邊和葉家有我們安排的暗子,再者她確實有這樣做的緣由,陛下怎會懷疑到王家身上?家主別忘了,連四殿下也被算計進來,這足以洗脫我們的嫌疑。”
王安忽地哂笑一聲。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緩緩道:“你以為這般安排就萬無一失,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王衡連忙問道:“什么問題?”
“我們這位陛下從來不走尋常路,當年他初次奇襲河洛得手,甫一見面我便知道他城府極深,根本不像一個當時只有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
王安自嘲笑道:“你覺得所謀天衣無縫,在我看來恐怕根本瞞不過陛下的雙眼。”
王衡登時緊張起來,訥訥道:“可是這兩個月外面風平浪靜——”
王安打斷他的話頭,直視他的雙眼說道:“或許陛下只是在等我主動認罪。”
王衡便不再繼續詢問。
這句話聽來很簡單,但是王安委實無法邁出那一步,因為以他們對天子的了解,這種事最好永遠瞞下來,一旦讓天子知曉內情,絕對不會因為他們主動認罪就饒恕王家。
“這……”
王衡遲疑不定,一時間也想不到更好的法子。
便在這時,外面忽起喧雜之聲。
王衡神色微變,緊接著前宅大管家極其狼狽地沖進來,惶然道:“家主,出大事了!”
出乎他的預料,王安這一刻竟然十分平靜地問道:“何事?”
“外面來了很多人將府邸包圍起來,正在往里面強行闖入!”
大管家心急如焚,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著。
王衡立刻長身而起,厲聲道:“何人如此膽大妄為?順天府還是織經司?”
“不是,不是。”
大管家連連搖頭,顫聲道:“是禁軍!”
聽到這兩個字,王衡面色慘白,身體一個搖晃癱軟在椅上,王安則是輕輕一聲嘆息。
片刻之后,王氏大宅雞飛狗跳的混亂終于被控制住,一員著甲佩刀的雄闊武將帶著十余名親兵闖進蘭雪堂,正是領宮中禁衛大臣、長安侯秦子龍。
他肅然地看著王安和王衡,緩緩攤開圣旨,冷聲道:“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紹膺天命,撫臨萬方,夙夜兢惕以守宗廟社稷。然有翟林王氏,累受國恩,本宜恪盡臣節,竟陰結黨羽,包藏禍心。其族借德妃葉氏久蓄怨望,窺伺宮闈,假其手構陷皇子、離間天家,亂我大統,罪同謀逆!著禁軍立即捉拿王氏一干人等,待有司詳查厘定,凡涉事者依律嚴懲。欽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