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父皇的任務-《父可敵國》
第(2/3)頁
“一是沒人。清丈是個技術活,能寫會算還不夠,你們回老家就看到了,大部分人家的地都是奇形怪狀,得學專門的‘方田之術’才能算出畝數。會干這活的人,全國都沒幾個,怎么給全國清丈?”
“那以前的朝代?”晉王問道。
“看誰的命好。漢朝接了秦朝的攤子,秦朝對戶籍田畝控制之嚴,至今無人能及。所以讓漢高祖撿了個大便宜。”
“元朝根本不管這些,純毛估估瞎幾把收。”朱元璋恨恨道:“等到咱接手,一切都得從頭來。”
“不過這不是最要緊的,缺人才,慢慢培養就是,咱養在國子學的上萬監生,就是干這個的。”頓一下,朱老板語氣沉重道:
“其實最難的,還是太多人不想讓咱摸清楚他們底兒。”
兒子們點點頭,這很好理解,給摸清楚底細,就得多繳稅啊。
對清丈一事,地方上的縉紳百姓,肯定是能瞞就瞞的。官府要太較真,就有釀成民變的風險,
更何況官是流官,但具體辦事的胥吏可都是坐地戶,屁股本身就是歪的。
所以只要朱老板別逼太緊,各級官府也樂得能拖就拖。
“那父皇就拿他們沒辦法嗎?”皇子們憤憤問道。不為別的,單純就是看不得父皇受委屈。
“咱當然有辦法,大不了派軍隊下去,強行清田就是。可一鄉一縣能這么干,要是全國都這么干,非得到處都有人造反不可。”朱元璋悶聲道:
“洪武三年那時候,最重要的是安民心,不可以搞得太激烈,所以咱只能先退而求其次。”
說著他拿起份戶貼道:“先從簡單的入手,把人口戶籍登記好再說。”
“地方上本來以為,咱要清丈田畝,都嚇得不行。但現在聽說,只是全力清查戶口,可以自行申報田畝數,立時便覺得逃過一劫,也就不抵觸戶貼了。咱這才能在短短幾年內,完成全國五萬五百萬人口的登記造冊!”
朱元璋忍不住狡黠一笑道:“但他們不明白,他們長腿,土地是不長腿的,戶貼一登記完,他們想出門就得去官府辦路引,不然就是流民。這樣就能把人留住,以后清丈他們的田,也就是早晚的事兒了。”
“……”兒子們都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看著大老粗的父皇,內里居然這么細。
當然,秦王殿下目瞪口呆,也可能是沒聽懂。
“現在你們要做的,就是把臨淮縣感應鄉的戶貼,盡可能多抄錄一下,回去背下來。”朱元璋沉聲吩咐道:“等回了老家,看看每家的田畝,跟這些胡填一氣的戶貼上的記載有多大出入。你們的調查結果,將成為咱日后重新清丈的理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