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窮則思變(求訂閱)-《父可敵國》
第(2/3)頁
“有錢人不愁沒大夫看病,窮人看不起大夫,才是最需要幫助的。”朱橚點點頭,深以為然道。
“你才掉錢眼里了!”朱不理朱橚,專懟朱棣道:“忘了我們出來是干啥的?賣藝的?看病的?”
“歷練,種地,順便查一查隱田,訪一訪不法之事。”朱棣一下明白過來,自己這陣子確實被生活蒙蔽了雙眼。
整天光想著怎么賺錢養家糊口了,都把父皇的任務拋到腦后了。
扳回一城的朱,便露出‘幸虧老子靠譜’的表情,得意道:
“我這陣子跟著老五走街串巷,一直留心查訪,發現隱田的情況普遍存在。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瞞報漏報,沒有一家能跟戶貼對上的。”
“吹牛的吧。”朱棣不信道:“我們又沒有帶戶貼的抄本,你怎么比對?”
朱指了指自己的心,淡淡裝逼道:“都記在這里了。”
“好吧,你牛……”朱棣縮了縮脖子,心說好學生果然都該殺。
“但聽說比起鳳陽縣來,這臨淮縣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卻聽朱話鋒一轉。
眾兄弟紛紛點頭,這本是題中應有之意。
他們已經過了初臨貴境,兩眼一抹黑的階段。早知道自打朝廷開始營建中都城,并在城內為公卿建造府邸后,臨淮的大戶人家便全都跑去鳳陽縣置業了。
因為臨淮有天然缺陷。由于黃河奪淮的影響,淮河水系遭到了巨大的破壞,新的入海道根本不足以承載汛期巨大的水量,因此年年淤積、年年泛濫,入海道逐漸變為了地上河。
位于淮河與濠河交界處的臨淮縣,從元朝起就是十年九洪的重災區。大水一來,窮人挑起擔子,一頭裝著娃,一頭裝著那點可憐的家當,就能逃難。富人的家宅田產可全都要泡湯了。
因此中都城才沒有建在真正的帝鄉臨淮,而是建在了二十里外,地勢更高的鳳凰山以南,就是因為那里淹不著。
而且帝鄉父老堅信,中都城落成之時,便是洪武皇帝遷都之日。到那時,鳳陽就會比南京、蘇州還繁華,肯定人口百萬,地價百倍。有條件的當然要爭先恐后過去置業,坐等升值了。
所以目前臨淮,就只有湯和家還有胡顯家幾家勛貴還在了。
當然,幾位殿下發誓要交給父皇一份滿意的答卷,這點收獲還遠不能讓他們滿意。
商量來商量去,老四最后總結道:
“不管怎么說,還是先把生活費賺夠,然后咱們就收手,專心照顧莊稼,完成父皇的任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