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章 祖宗成法我來改-《父可敵國》
第(2/3)頁
“父皇廢行省、權分三司,說白了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對吧?”老六便問道。
“對。”太子點頭。
“那任何將財權向中央集中的法子,父皇都不會反感吧?”老六又問道。
“嗯。”太子繼續點頭。“不會的。”
“那為什么不趁這次地方權力重組,向地方派出戶部官員,直接接管地方的官倉官庫呢?”老六接著道:
“當然,直接接管縣一級的倉儲太不現實,可以先折中一下,把稅糧從縣里解送到省里嘛,這樣戶部只需要派出十二個工作組,就可以實現中央直接管理各省的倉儲。”
“嗯。”太子眼前一亮,追問道:“伱方才說,收支兩條線。現在收我知道了,又該如何支出呢?”
“奏銷制。”老六沉聲道:“父皇不是設立了布政使司,管理各省的財政嗎?正好由他們集中向戶部進行奏銷。”
“奏銷?”太子感覺自己像是個小學生,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就是向朝廷奏報開支,由朝廷審核后,從各省賬目中,注銷掉相應的數額。”朱楨解釋道:
“日常開銷可以按年度奏銷,年初預算,年底決算即可。若有戰事或者大工,亦可隨事奏銷,這樣并不麻煩,便可以掌握各省的實際財政狀況,進而在各省之間酌盈濟虛,移緩就急,保持國家整體財政的平衡。”
“若能奏效,那各省財權也為朝廷掌控,”太子怦然心動道:“朝廷能調動的財力,怕是要十倍于眼下!”
“沒錯。”朱楨笑瞇瞇的問道:“大哥覺得,這對父皇的誘惑大嗎?”
“大,太大了。”太子重重點頭道:“而且在現有的制度上改進即可,不必推倒重來!父皇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那當然。”朱楨笑著點頭。
明朝的財政收入本來是不少的,尤其是隆慶開關以后,天下三分之二的白銀涌入大明,可惜一直無法為中央所用,三大征掏空了國庫后,直接沒錢打建奴。
就是因為沒有一套統一的財政制度,朝廷沒法在各省之間酌盈濟虛,移緩就急。只能一味的壓榨北方農民,結果被農民起義推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