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四章 緣分的開始-《父可敵國》
第(3/3)頁
“哈哈哈,大師真是博學啊……”老六從書架上拿下那套《革象新書》道:“此等華夏之瑰寶,竟險些被埋沒于寂寂,幸好家師博覽群書,向本王推薦了它。”
在去年之前,老六一直以為,古人是堅信天圓地方的。但去年為了編寫教材,開始研究梳理現有的學術成果時,他赫然發現,中國的天文學家,早就已經知道大地是個球了。
且不是張衡那種‘地如蛋中黃’的簡單描述,而是經過科學的觀察和計算,嚴謹的論證得出的。
唐朝的僧一行、元朝的郭守敬,通過對中國領土南北兩端北極星高度的測量,發現不同緯度北極星高度得不同。
元代耶律楚材,又組織人記錄開封城和中亞尋思干城的月食。發現開封城的月食時間,要比中亞早一更半。通過東西不同地區月食出現時間不同,發現了經度的存在。
所以,在大規模測量得出科學數據之后,元代的趙友欽,也就是道衍口中的緣督先生,在他的《革象新書》中總結說:
“測北極出地高下,及東西各方月食之時刻早晚,皆地體渾圓,地度上應天度之證。”
通過經度差異與維度差異,論證出了地球是圓。
且這也不是什么一家之言,而是當時在天文學界公認的常識了。
據此元朝的天文學家,還制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球儀。
朱楨雖然沒見過實物,卻在宋濂等人所編的《元史·卷四十八·天文一》中,找到了明確記錄:
‘其制以木為圓球,七分為水,其色綠,三分為土地,其色白。畫江河湖海,脈絡貫串于其中。畫作小方井,以計幅圓之廣袤、道里之遠近。’
幾十年前,元朝的天文學家就制作出了地球儀,而且是用經緯度制作的地球儀……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