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父可敵國》
第(2/3)頁
四根毛竹的頂端還安有滑輪,元軍射手便坐進預制好的吊籃中,由其他士兵用繩索吊上去。
吊籃本身還三面都有防護,可以抵擋敵軍的弓箭標槍,甚至還有個藤編的頂,可以防止敵軍拋射。
一個完美的簡易箭樓就這樣建成了。而且省去了工匠在高空安裝,射手爬上箭樓,這兩步最容易遭到攻擊的步驟,大大提高了人員的安全性。
看著元軍如此巧妙的避過了最危險的階段,連射手帶箭樓一步到位,安裝完成,連沐英也不得不承認,這還真是他沒見識過的全新版本。
這很正常,蒙古人幾乎把亞歐大陸禍禍遍了,論見多識廣,沒人能跟他們比。這就是他們從中亞學來的招數。
元軍射手在足有三丈高的箭樓上,開始朝著兩丈高的城頭射擊。堡墻上的明軍全都暴露在他們的攻擊范圍內,一下子就有些被動了。
咬柱也不著急,命人繼續修筑,沿著壕溝足足修了十個箭樓。每個箭樓都有四到五名射手,四五十名射手居高臨下一起射擊,把明軍壓制在箭垛后,沒法露頭。
他這才下令開始攻城。
但這時,明軍的高臺也修好了。
明軍這款高臺是由楚王殿下設計的,老六借鑒了后世的集裝箱堆,命人預先制作了一個個大小依次遞減的大方木箱。
安裝時先放最大的,然后在依次將木箱摞上去,最小的放到最上頭。這樣一個可以直接攀爬上去的高臺便建成了。
老六這款雖然和元軍的工藝不同,但設計思想是一樣的。都是預制的部件,現場組裝,以提高安裝速度。
而且箱子都是空的,以方便搬運。一面的箱板還可以裝卸,方便隨時填裝沙袋木樁,以保證高臺不會被大風吹倒,被自重壓塌。
明軍射手爬上去之后,同樣可以卸掉板箱頂蓋,在箱子里利用箱板的防護,與敵軍作戰。
說來也巧,雙方高度居然差不多……
這下只顧著隔空互射,再也顧不上其他了。
對咬柱來說,這就達到目的了,他這才下令士兵攻城。
而且他還有其他招數——他又用毛竹和木樁做了簡易的投石機,簡單說就是以木樁為支點,以毛竹為杠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