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八六章 文戰-《父可敵國》
第(3/3)頁
大理使者簡直不禁心生輕蔑,這封信可是我們大理全國的才子共同推敲出來的,那首詩也是才子們為殿下捉刀的,就連字都是請天下第一書法圣手寫出來的。
大理中上層好儒釋兩道,一直自詡傳承華夏衣冠文脈,其實是有些瞧不起被元朝奴役百年的漢人的。
他便盯著那老吏又黑又瘦的手,想看看能寫出一筆什么字,一篇什么文?雖然他不敢當眾鄙薄,但腹誹一番也是很過癮的。
只見那老吏略一沉吟,揮毫潑墨,在紙上筆走龍蛇,字字力透紙背,殺伐之氣撲面——看的大理使者目瞪口呆。
吳伯宗書曰:
‘……嘗謂智士審興廢之機,達人明向背之理,豪杰之士各因其時而用心,故能勒名金石,垂勛不朽;若反其所宜,未有不敗者也……’
‘方今天朝,圣明在上,賢人在位,封疆萬里,雄師億光。玄關之北,日本之南,偏師少舉,無不景附,豈以此一隅為意耶?’
‘新附州城,悉署衡府,廣戍兵,增屯田,以為萬世不拔之計,又豈有‘兵久生變’之弊哉?故不足論也……’
‘若夫封疆之說,斯蓋梁王未敗之前,吾王有憤其不臣,殺我使者,故有是命,汝于此時若能發兵犄角,共滅云南,更立功勛,一心王室,庶副前約。今者,天兵南下,汝反率眾為彼聲援,聞敗而遁,不加爾兵,亦已幸矣,又敢大言以祈前詔乎?’
‘果若人言,蠻夷難化者信然矣。足下援引古今,鋪陳得失則厭聞矣。豈不聞——大明龍飛淮甸,混一區宇,陋漢、唐之小智,卑宋、元之淺圖!大兵所至,神龍助陣,天地應符。汝段氏接武蒙氏,運已絕于元代,寬延至今。我師已殲梁王,報汝世仇,不降何待?!’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