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五章 新家-《父可敵國》
第(2/3)頁
“都杵這兒干嘛,趕緊先把住的地兒整出來吧!”
“是。”將士們這才轟然領(lǐng)命,像行軍打仗時那樣,四散忙碌開了。
~~
首先,牛百戶按照軍中的平地下營三原則,選擇了一片無遮無攔的開闊地域作為營地,這樣不容易被人偷襲。
營地側(cè)翼有一片高地,前低后高可防可守,他又派士兵在上頭放哨,這里方圓十里的情形可盡收眼底。
與此同時,俞敏等總旗官,帶著各自的弟兄,到附近尋找能扎營的材料。
可惜附近找不到毛竹,他們只好到河邊割了許多蘆葦。
再砍倒一些松柏樹,削去多余的枝杈,只留筆直的樹干,把成捆的蘆葦掛在上頭,扛著回了營地。
返回營地后,他們便在上官安排好的區(qū)域,開始搭建窩棚。
都是不知道干了多少回的熟練工,根本不用俞敏操心。便有兩個軍士掄起鋤頭挖坑。另兩個軍士將木材砍成兩長一短,三根一組,搭成一個三角形,用麻繩綁好后,插入地上的坑里,一個三角棚的框架就搭好了。這四人便繼續(xù)去下一處重復(fù)之前的動作。
這時,其余的將士便用帶回來的蘆葦,還有之前砍下來的樹枝,把框架從高往低,依次收攏蓋滿。
搭蓋也是有技巧的,首先要搭斜面,其次枝條要理順,然后第一層蘆葦,第二層樹枝,第三層覆土,最后再用簡單編織的蘆葦加厚壓實,這樣下多大的雨都不會漏。
晚上在窩棚門口燒堆火,熱氣攢著不容易散,御寒效果也相當不錯。至少在四季如春的滇東是足夠了。
別看這窩棚不大,但躺進四五個大漢去一點問題都沒有。俞敏他們這一小旗,搭三個窩棚就夠住。
唯一的問題是進去就得躺著,最多蹲著,所以將士們都管這種窩棚叫蛤蟆窩子。
~~
其實行軍打仗時,他們最多鋪上一層蘆葦或者茅草就夠了。這不是要常住嗎,所以才加了工序,頂上個把月沒問題。
將士們分工協(xié)作,效率極高,就算是豪華版的……窩棚,天黑之前也全數(shù)完工。他們還在營地外挖了一圈壕溝,用荊條還有刺槐樹枝做成了簡易的鹿柴,防止野獸或者不懷好意的土人侵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