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六章 肥水難流不人田-《父可敵國》
第(2/3)頁
“那云南的事情,就先按照你們兩個的意思辦吧。”這下朱元璋也就基本放心了。
“就是有一條,給咱記住,不露臉不要緊,但不能再把屁股蛋子露出來了!”
“哎哎,兒臣記住了。”朱楨趕緊點頭,又試探著問道:
“另外,兒臣上次說的那個事兒,父皇考慮的怎么樣了?”
“你是說以外云南為試點,實授藩王,封邑勛貴?”朱元璋淡淡問道。
“對。”朱楨點點頭。這件事他跟兄長們反復(fù)討論過,也基本征得了大哥的首肯,但跟父皇提的時候非常慎重,還是借著上回朱老板派他去云南救火,頭一次提。
因為事情太過敏感,父子倆之后也沒有在書信中提過一個字,所以朱楨只有見了面,才能問明父皇的態(tài)度。
“實授藩王嘛,這倒問題不大,本來咱就是打算把你們兄弟實封到邊疆,讓你們替你大哥戍守四方的。”朱元璋沉吟片刻道:
“但給勛貴實封這碼子事,咱一直想不清對錯。”
大明目前的公侯爵位,只是一個代表崇高身份,可以領(lǐng)取豐厚俸祿的榮譽頭銜,跟土地和人口沒有任何的關(guān)系。
而朱楨想要在外云南試點的,是古代那種國君將土地,包括土地上的人口,賞賜給有功之臣的方法——
封邑功臣必須效忠君主,并承擔(dān)納稅和在戰(zhàn)時提供兵員的義務(wù);同時享有對采邑中百姓的管轄權(quán),并有權(quán)對采邑課征租稅。
毫無疑問,這對臣子來說,絕對是最有吸引力的獎勵。誰不希望擁有一塊可以傳之子孫后代的封地?絕對會激勵他們建功立業(yè)的。
但問題是這套封邑制度的后果,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已經(jīng)展示的明明白白了。朱老板不希望自己的子孫變成東周天子,更不希望將來哪個封臣做大,給他老朱家來個取而代之。
所以對朱楨的提議,他一直不置可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