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正如朱老板在給李善長的信中說的那樣: ‘今中國奠安,猛將無用武之地,智士無所施其謀,二十年鏖戰,精銳飽食,終日投石超距……’ 這看似幸福的苦惱,卻是朱老板真正的心腹大患。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終究要面對歷代開國皇帝都要面對的千古難題了——如何處置為自己創業的戰功集團。 朱老板當年就反復說過,自己不愿學漢高祖殺功臣,希望跟淮西老兄弟們善始善終。 殊不知,漢高祖當年也是這么想的。只是基于人類美德的樸素愿望,總是會在現實的利害沖突面前,被輕易的磨滅…… 哪個正經的開國皇帝不想留個正經的生前身后名?可以史為鑒,除了頂著金刀劉身份,二次創業成功的劉秀外,但凡沒廢掉軍功集團的,都沒得好下場。 什么,唐太宗是例外?拜托,唐朝的開國皇帝叫李淵。而李世民,正是唐朝開國軍功集團的領袖…… 以朱元璋這種防微杜漸到甚至有被害妄想癥的性格,不把軍功集團解決掉,他怎么睡得著覺? 幸虧太子成器,也能壓得住那些勛貴,朱元璋才忍到現在沒動手……畢竟,他當年沒當皇帝的時候,畫了那么多共富貴的餅。當上皇帝以后,又反復公開宣稱,自己不學漢高祖。 朱老板也算是作繭自縛,太難跟老兄弟們翻這個臉了。 如今馬上就是洪武十八年了,他也才處死了廖永忠和朱亮祖兩個勛貴而已。而且還是扭扭捏捏,點到即止。都既不抄家,也不影響其后代襲爵。跟他對普通文官的殺伐果斷,形成鮮明對比。 但以朱元璋的性格,他絕對不會把難題留給兒孫的。對勛貴集團的清洗,一定會到來,而時間最晚也就是在消滅北元之后了……因為到那時,他再也沒有借口拖延了。 可一想到,到時候自己之前說過的每一句話,都將變成最犀利的嘲諷,讓世人徹底看清自己的虛偽和無情,朱元璋就惆悵至極。 但凡還有別的可能,他是真不想走這一步啊。 而朱楨,便為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把勛貴遠遠封到三江之外的西南域外去,來個眼不見為凈。 這樣勛貴集團對皇位傳承的威脅,也就瞬間消失了。 他們也能擁有封地和人口了,自己絕對對得起他們了。 而且上面還有藩王鎮著,也不用擔心他們會有異心。 正如老六分析的那樣,天子雄踞神州,坐擁人口兆億、雄師百萬,還能讓個偏居一隅的小小封臣翻了天不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