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三章 納哈出-《父可敵國》
第(2/3)頁
遼東才是納哈出的根兒,沒了遼東他就沒了根基,看似龐大的勢力其實已經(jīng)失去了凝聚力。
納哈出返回遼陽行省時,正逢紅巾軍進兵東北,連他大哥也死于農(nóng)民軍之手。納哈出便以東平王繼承人的身份,積極收攏殘兵,領導兀良哈各部對紅巾軍進行鎮(zhèn)壓和屠殺,史稱‘遼東賊皆為所殄"。
納哈出是末代東平王之弟,在元順帝時曾為太平路萬戶,至正十五年為朱元璋軍隊所獲,因系名門之后,被釋北歸,返回遼陽。
雖然元順帝自己都成了喪家之犬,但強者從不抱怨環(huán)境,對真正的能人來說,那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納哈出便打著元順帝的旗號,派人入關四處宣傳。把自己說成是先祖木華黎那樣驍勇善戰(zhàn),允文允武的救國英雄,召集‘天下英才"共聚東北,輔佐元順帝‘恢復故土"。
這對忽然亡國,倍感茫然無措的故元官吏、將領及軍隊來說,就像黑夜里的一盞明燈,于是他們紛紛涌向東北,不斷聚集在納哈出麾下,納哈出的實力逐漸強大。
朱元璋也敏銳察覺到納哈出和兀良哈部的曖昧態(tài)度,授意徐達對東北盡量不要強攻,而要以招撫為主。
此后木華黎的子孫便世襲東平國王爵位,成為元朝的北境之王,替蒙元皇帝鎮(zhèn)守東北。跟兀良哈部之間,類似于當初梁王在云南與大理段氏的關系。
不過就像朱老板對梁王的誤判一樣,他好像不太
了解蒙元王公貴族的想法。不到萬不得已,他們這些自認為高貴的家伙,怎么可能向低賤的昔日奴隸投降呢?
所以納哈出就像渣女一樣,一直若即若離的吊著朱老板這個老實人,一吊就是十幾年。結(jié)果還是跟北元王廷一起過日子,雙方一東一西,成犄角之勢,互為奧援,完全沒有要離婚的意思。
后來真正想要光復大元的王保保數(shù)次與明軍交戰(zhàn),他卻一直作壁上觀,保存實力。
明軍數(shù)次進攻東北,納哈出都望風而逃,連抵抗的想法都沒有。他平時就在白城,也就是后來的吉林一帶活動,明軍來了他直接逃到黑龍江,甚至逃進外興安嶺。你讓明軍怎么追?
當然明軍也不是沒有收獲,截止至今年底,他們已經(jīng)在遼東地區(qū)建立了十二個衛(wèi)所,駐扎軍隊七萬五千人,徹底占領了納哈出的‘祖宗基業(y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