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稿酬-《重生大時代之1993》
第(2/3)頁
信紙前頭:編輯還是老一套說辭,一如既往地夸贊張宣文筆老練,內容豐富,層次分明,對都市情感剖析到位,引人入勝…
快速瀏覽完前邊,最后一段話引起了張宣注意。
嗯?什么情況?編輯竟然向自己邀約文稿了?讓自己成為固定欄目的特約撰稿人之一?
每期五千字的一篇文章,可以寫雜文,可以寫一個感情故事,寫都市的心情感慨之類的。
又看一遍,沒看錯!真的邀稿了!
雖然還是試試水的階段,但他心里忽的明亮了很多。
作為一個重生的老yb,男男女女情情愛愛那一套不要看得太多。小年輕那句話怎么說來著,要想生活過得去,身上就得帶點綠…
作為旁觀了“知音”雜志從崛起到沒落的他來說,差不多把這本雜志存在的理由摸透了。
知音雜志現在有龐大的讀者群。而且由于這時代的文化背景原因,國人尤其是中年以上人群,大多屬于情感壓抑型,其伴生的一個特點是,喜歡窺探他人涉及男女的私生活,饑不擇食,即便是最低劣的,最虛偽的,卻也是最需要的。
這些人往往喜歡呷一口茶,然后舒舒服服坐著,為那些綠帽文章拍手叫好。
而什么叫綠帽文章?
張宣早早就把握住了此類讀者的扭曲心里。
只要提筆寫出“那些戀愛中的男女智商都是負數,就算綠色的帽子給你織了一個又一個,你還夸對方手藝好”的文章,保準口碑不錯,賣得好,然后稿費就多。
當然了,張宣筆下從不寫普通人。因為那些為了生存而討活計的底層人勾不起那些讀者的嗨點,無法讓他們在幸災樂禍中享受一點優越感。
只有寫倒霉的名人或倒臺的某某、企業家涉及的男女關系,才能讓他們叫個滿堂彩,大發感慨地指點春秋。
這就是知音雜志存在的理由。在不過線和不涉及敏感問題、敏感人物的前提下,只要“火”,被誘惑的讀者多,雜志發行量就大,那么作者收入也高。為此,知音組織此類稿件,也舍得下本錢…
信中約稿說千字一百五。
這稿酬相對于其他書報雜志算比較高的了,但對于“知音”這種大型刊物來說,只能算一般般。
而且這時候的“知音”是月刊,每個月一篇稿,每篇五千字,其實也沒多少錢。
一心想著多掙幾個子的張宣嘆了口氣,看來目光還是得多放在其他報紙上。
比如《瀟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今日快報》、《市場指南報》等幾家都市報紙,雖然這些報紙一篇幾百字的文章,稿費只有20元到50元不等,但勝在可以數量多。
如果一個月運氣不錯的話,也是能掙幾百塊錢的。
要知道現在很多人的普通工資都還停留在100到200左右,沿海高一點的也就400或600一月頂天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