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簽完合同。 張宣和陶歌在書房就著一杯清茶又聊了許久,氣氛越來越好,聊著聊著,之前的客氣稱謂慢慢不見了。 兩人的坐姿越來越隨意,聊的話題也越來越隨意,大有一見如故、相縫恨晚的感覺。 當然了,讓陶歌生出這種感受,也是有老男人刻意營造氛圍的效果。 沒辦法,文壇這條路,進去容易。 但要想攀得高,要想走的長遠,就必須要有人脈,就必須要有貴人扶持才行。 不然別說獲得茅盾文學獎了,你兩手空空的,想要獲得一個候選名額都難。 而獲得候選名額還只是開始,后面的幾輪評選,沒有貴人扶助更是難上加難。 張宣也不知道陶歌到底有多少分量。但沒關系,只要是有點分量他都要抓住。 不說屈尊討好,不說逢迎拍馬屁,這些他做不到,也不屑做。 但用心交流,熱情招待,讓人賓至如歸,兩世為人的老油子這份本事還有的。 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了11:28,再往后就是凌晨了。 要散場時,陶歌透過窗戶望著外面的白雪皚皚,問張宣: “這路面要多久才能化得開?” 張宣知道她被昨天竹山那一幕弄出了心里陰影,不敢走結冰路了。 于是抬頭看了看滿天繁星的夜空,良久才說: “觀這天象,我掐指一算,明天應該是晴天,要是出太陽的話,后天差不多就可以正常行駛了。” 陶歌也跟著望了望天,打趣道:“你還會看氣象?” 張宣告訴她:“我們這是山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年的收成都要看老天爺賞臉,生在這里的人或多或少都懂一點天象。” 陶歌點頭,隨即側頭看著他:“我曾聽一朋友說,南方的農村人,不論男女都會做飯,是真的嗎?” 有些話一聽就懂,張宣透過現象看本質,直接問:“說說,你想吃什么?看我會不會?” 陶歌端莊一笑,講:“聽說你們湘南的剁椒魚頭味道極好,我明天想吃這個。” 哎喲!瞧這話說的,真的就不客氣了。 看來這30來歲的女人啊,放下架子后到底還是一姑娘來著。 不論喝了多少墨水,情商有多高,還是難敵老油條會說話的嘴。 當然了,張宣明白,人家愿意放下架子跟自己做朋友,其實還是靠“風聲”加成。不然自己什么都不是。 張宣有點犯難:“剁椒魚頭還真是我的拿手菜,只是家里還缺個魚頭,明天得去弄個魚頭才行。” “為不為難?” “放心好了,這身份,在村里弄個魚頭還是容易的。” 陶歌撩一下頭發就道:“看來明天我有美味吃了。” … 這個夜晚,黃狗自覺來到了床頭,然后把頭擱床沿,瞇瞇眼一動不動。 老男人瞅了眼這個長記性的,不由笑了,很是給面子的揪了揪狗頭,隨后倒床就睡,慢慢進入了夢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