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農村真的沒什么好講的,除了山清水秀外,就是苦難。” 他回憶道:“從我記事起,家里就一直比較窮,很少吃純凈的白米飯,也很少吃肉。 我6歲開始讀學前班,也是6歲開始就要跟著一些老人去山里放牛。 當然了這時候其實是去打醬油的,自己都需要鄰居照顧,就別說牛了。 但這算是我們那里的傳承吧,一批老人幫著照顧一批小孩。等到10多歲后,放牛時就是這些小孩反過來照顧老人了。” 文慧問:“你們家喂了幾頭牛?” 張宣回答:“一頭黃牛,不過一年要下一次崽,每到春耕時就比較累。” 文慧問:“是因為犁田嗎?” 張宣搖頭:“不是,春耕起,地里土里到處是陽春莊稼,放牛就不敢開小差,要時時刻刻跟著。 要不然牛準保偷吃別個地里的東西,接下來就是喜聞樂見的兩家人互罵,甚至互打。” 文慧偏頭想象那一番光景,臨了跟他干一杯。 喝完,她又問:“你小時候一直在放牛?” 張宣告訴她:“也沒,只放了7年,學前班到6年級。” 文慧好奇:“初中為什么不放了?是因為寄宿?” 張宣沉吟幾秒:“不是這個原因。是初一剛入學時,我爸出意外走了,我媽身子骨又不好,還要喂4頭豬,我們三姐妹弟平時都不在家,就把牛賣了。” 文慧露出歉意的神色:“對不起。” 張宣笑笑:“沒事。” 等他吃完一塊排骨,文慧又問:“你和雙伶是初中同學,你們第一次見面就互相有好感嗎?” 張宣喝口酒:“沒。” 文慧問:“你們不是一見鐘情?” 張宣再次搖頭:“不是,當時雙伶的條件太好了。 爺爺是鎮長,爸爸是鎮上出了名的有錢人,媽媽是醫院的醫生,姐姐是同濟大學的高材生,我哪敢亂想?” 文慧問:“那你們是什么時候到一起的?” 張宣說:“高三,高考前。” 文慧很意外:“我感覺雙伶似乎喜歡你很久了一樣。” 張宣沒否認:“你的感覺沒錯。” 文慧問:“那?” 張宣知道她要問什么,如實說:“我初中喜歡的是另一個女孩。” 文慧看著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