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以前曾在報紙上看過報道,媒體紛紛把銀泰商城譽為中國第一商城,是國內商城的天花板,在亞洲乃至放眼全世界都是典范。 帶著好奇心,劉怡四人從一樓逛到了7樓,又逛到了3樓。 站在3三樓,往下望著人滿為患的商城,舅媽悄悄問舅舅: “這么多人,一天能掙不少吧?” 因為米見的原因,舅舅曾對這方面留過心:“報紙上有報道,滬市銀泰商城7月份開業的,據說每天的接待人次大約為44萬人次,人均消費有25元之多。” 舅媽驚呆了:“那不是一天流水有1100多萬?” 舅舅點點頭:“差不多。” 不同于舅舅和舅媽,劉怡和米沛兩口子一直處于比較冷靜的狀態。目光除了在銀泰商城到處流轉外,更多的是放在同商城管理人員溝通的張宣身上。 觀察了會張宣,劉怡忽然壓低聲音說:“我對張宣至今都很迷惑。” 米沛問:“哪方面?” 劉怡開口:“他這么年輕,怎么能寫出那么有名的書?” 米沛對這個倒不是很驚訝:“在文學方面,歷朝歷代都有天才,這個雖然數量比較少,但并不罕見。” 劉怡又說:“還有更迷惑的。我這兩年一直在留心張宣對見寶的態度,卻意外地發現始終如一,那種寵愛的感覺不像作假。 可他既然這么喜歡見寶,為什么還要和杜雙伶那姑娘牽扯不清?” 這個米沛也疑惑,不知道怎么作答? 劉怡望著來來往往的人流,無奈地感慨道:“要不是見寶對張宣一見傾心,要不是你一開始主張不干涉見寶感情,我們現在也至于走到這個份上。 現在好了,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來,很難受。 有時候我甚至都在想,我干脆辭掉工作,一家人找個沒人認識的地方重新生活。” 米沛沉默了,現在這個局,隨著張宣愈發的成功,他也沒以前自信了。 他們倒不圖張宣的錢和名,女兒和張宣要是沒成,也最多就是分手。 談朋友而已嘛,分手即使不好聽,但有分有合也是人之常情。 可現在身邊的親戚一個個都盼著張宣和見寶能成,而女兒似乎也不愿意走出來,這才是為難人的地方。 商城開業很忙。 雖然張宣作為大老板不要親自下火線,但還是不忍旁觀,幫著做了許多事。 中午,張宣問彭志勇:“上午商城情況怎么樣?” 彭志勇對答如流:“比預想的要好,剛才粗略估算了下,流水達到了600多萬。” 張宣很滿意,稍后鄭重囑咐:“下午我走了,這邊就給你了,好好干。” “是,張總。”彭志勇保證道。 為了體驗體驗,中飯就近在商城7樓吃的中飯。 飯后,一行人到達了機場。 米見跟眾人一起回湘省。 劉怡原本是不讓的,習慣性擔心見寶返校時的安危。可瞟一眼跟著來的陳茵后,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女兒現在長大了呢,有男人心疼了,還配備了女保鏢,劉怡雖然不知道這保鏢工資一月是多少,但還是把張宣的大方和細致看在眼里。 張宣也跟著上了飛機,打算回趟家。 昨晚打電話,得知自家媳婦正帶著文慧和鄒青竹兩位姑娘漫山遍野采摘蘑菇呢,要回去看看才行。 水稻懷孕時,一般就有蘑菇采摘,而稻谷成熟時是蘑菇最多的季節。現在正是野生菌子最高產的時候。 由于米見一家子要直接去郴市看望外婆,張宣下飛機后就沒有在長沙逗留,而是坐車回了前鎮。 路過長市時,他想起了魏薇老師,想起了那漂亮的羽毛球。 還想到了買房的事情,吩咐趙蕾:“等有時間你到湖大附近給我買一套公寓。” 趙蕾頷首,表示明白。 好久沒坐大巴了,想著家里現在都是農忙季節,張宣這次沒有通知杜克棟來接,而是坐著大巴回到了前鎮。 老杜家的種子門店生意不錯,有很多人買秋冬兩季的蔬菜種子。 沒有進門,先是帶著禮物去了趟姑姑張茹家。 大姑身體還是那么健朗,一過去就發現她老人家正在跟人茬架。 好吧,說是跟人茬架,其實是單方面的碾壓,對門那婦女罵街根本不是對手哇,這邊都piupiupiu彪出了三句臟話,那邊才憋出一句。 站在拐角處觀望了會,老男人有點尷尬,我這英明神勇的大姑吶,您可這一生可真是不吃虧。 想想自家老娘,除了跟艾青憋悶鬧過矛盾外,在村里可很少跟人紅臉,有時候就算受了委屈,也能很好的自行消化。 按阮秀琴同志的一句話說:假如你在路上被瘋狗咬了,難道你還咬回去? 當然了,張宣知道老媽心善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她從小在城里長大,十多歲才下鄉來到農村,要罵架也罵過不啊,根本不是對手。 “張茹!張茹!你別罵架了,你家大作家來看望你來了咯。”有好事者眼尖,立馬吆喝。 聽聞,張茹瞬間收了氣勢,轉過身高興地向張宣走來。這副樣子,一丁點而也沒有剛才的兇狠勁。 就是有點不尊重人,不尊重對手,沒看到對門那人家現在還在氣頭上上么? 大姑拉過他的手:“回來了,昨天你姑父下田弄了兩斤多黃鱔回來,等會姑做爆炒黃鱔給你吃。” “好,我最愛吃您的菜了。” 張宣進到屋子里,發現陽華也在,正修補單車輪胎。 到屋子里找一圈,沒發現大姑父,他問:“大姑父去哪了?” 大姑說:“有一個老干部過世了,他去參加葬禮去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