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著廚房里的動響,他慢慢走了過去,見她在忙著煎雞蛋,也不打擾,而是抄著雙手斜靠在廚房門棱上,靜靜地打量她。 感受到他的視線落在自己身上,文慧頓了頓,隨后恢復自然,先是用鏟子把煎好一面的雞蛋翻過來,往鍋邊移了移,隨后又拿起另一個雞蛋打進去。 等了小會,她再次用鏟子把兩個雞蛋翻面,知道他每次只喜歡吃兩個雞蛋的文慧這次沒再往鍋里添加第三個,而是把砧板上的碎青椒放鍋里,然后用鏟子適時翻炒青椒,等到雞蛋兩面金黃、辣椒碎也熟了時,放點鹽,放點蒜苗,最后嗆一點點水把鹽溶解均勻,放少量醬油,出鍋裝盤。 很家常的做法,老男人知道她這個菜是跟鄒青竹學的。 菜好了,開始洗鍋,接著煮面條。 等水開的時間段,暫時閑下來的文慧背身問:““人世間”精修進展還順利嗎?” 張宣回答:“怎么說呢,還行吧,還沒動手寫,還在積攢情緒。” 寫作跟鋼琴一樣,文慧不用細問就知道積攢情緒代表著什么,猶豫幾秒說: “前陣子我小姑父給我打了電話” 她話說到一半就沒說了,但張宣聽懂了,“你挺為難吧?” 見他劍走偏鋒地發(fā)問,本來有些不好意思的文慧會心一笑,溫溫婉婉回答:“你如果有多余的,可以.” 沒等她說完,老男人就默契地打斷她的話,更默契地接過讓她開不了口的話茬: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多余的,不過你開口了,沒多余我也會擠出一份多余的給你。” 文慧靜了靜,稍后說:“謝謝你。” 張宣道:“不用謝,這碗面條我也算是沒白吃你的吧,吃了你的為你做點事,嗯,這是略顯不公平的交易。” 聞言,文慧那靈巧的小嘴兒微嘟,目光投放到鍋中那逐漸冒泡的開水中,有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水完全開了。 文慧揭開玻璃鍋蓋,開始往里下面條,先是用手指抽出一小扎,怕他吃不飽,又抽了小半扎。 寂靜無聲,等面條煮熟的幾分鐘里,兩人一里一外,沒再交談,卻也沒覺得尷尬,一個專心配碗底佐料、切蔥花,一個凝神注視著。 大概4分鐘左右,覺得差不多了時,文慧用筷子夾了夾面條,隨后開始撈面。 面好了,文慧拿著一雙筷子和一疊青椒雞蛋走了出來,路過他時,抬頭看了他眼。 接受到她的眼神,張宣一改悠閑的狀態(tài),走進去洗了洗手,然后端著面條跟了出來。 落座,從她手里接過筷子,張宣問:“你要一起吃點嗎?” 文慧搖頭。 張宣喊住她:“你別走,陪我坐會。” 眼神落在他身上,文慧沒說走,也沒說不走。 張宣給了個理由:“我吃東西喜歡有人看著,如果你能配合地暗暗咽口水,我會吃得更香。” 文慧古怪地瞧他一眼,這次沒走了,坐在了她經(jīng)常坐的位置。 有些餓,張宣連著吃了五大筷子面條、覺得肚子有了些許飽腹感時,才開口詢問: “你小姑父是打算自己開私人會所吧?” 文慧非常坦誠,直接把小姑父賣了,“是,他已經(jīng)籌備了好些年。” 張宣問:“偏向什么性質的?” 文慧回答:“和京城的安長俱樂部差不多。” 張宣無語,狠狠地往嘴里塞一口面條:“你小姑父還真就不當人,把我放在架子上兩面烘烤。” 聰明如文慧,一下子就想通了這句話的前因后果:“你原本打算送一版手稿給李文棟?” 張宣沒隱瞞:“對,我在陶芩婚禮上做出了相關承諾,自然也不能怠慢了李文棟。 這些年,人家對我待之以誠,手機廠的生產(chǎn)線也好,我個人也罷,李文棟都幫了不少忙。而我手頭卻沒什么值得他喜歡的東西,手稿例外。” 文慧輕眨眼,“要不你把手稿收回去吧,我跟小姑父說你沒有了。” 張宣嘆口氣,“不用,手稿雖然珍貴,可這個世界上讓我心動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