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清晨,七百里外的長安。 渾厚鐘聲響徹帝都,千街百坊之間開始了日復一日的作息。 百官穿過宮門,來到太極大殿內,和往日一樣,商討北疆的戰事。 經過連續幾個月的潰退,內憂外患之下,大玥從軍伍到朝堂的士氣都跌到了谷底;不過再跌總是有個限度,北齊國力有限,推到黃河以北便有些乏力了;關中軍和遼西軍雖然屢戰屢敗,但主帥的能力尚在,大體上還沒崩盤,也算是和北齊僵住了。 不過和北齊打的這么難看,也讓百官認清的現實——大玥已經不是甲子前,那個從彈丸之地起勢,滾雪球橫掃六合的大玥了;兵員、裝備可能不差,但實在沒有什么將才;郭忠顯和楊承海兩個大都督加起來,才堪堪和北齊國師左清秋打個平手;人家甚至還有閑工夫跑來長安溜一圈兒,郭忠顯和楊承海卻是連覺都不敢睡,這帥才的差距實在有點嚇人。 若是追究緣由,還是和宋暨重文抑武有關。宋暨繼位十年,把能打仗的基本上殺干凈了;遠的不說,就去年意圖扶持宋玉篡位的劉平陽和韓忠瑜,大玥僅次于許家的兩家將門,打仗的本事肯定比一天到晚抓頭發的關太尉強。 若不是因為戰功太大,被宋暨打壓太狠,劉平陽哪里會跑去扶持宋玉上位? 現在把劉、韓兩家給滿門抄斬了,真打起仗來找不到帥才,朝臣心里自是窩火。 朝臣雖然不敢提意圖篡位的劉、韓等人,但借古諷今還是可以的。聊完北疆局勢后,少府李思,摸著胡子感嘆了一句: “唉~郭忠顯善守而不善攻,楊承海倒是善攻,但打法有點魯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還是不可取。若是許老將軍在,手底下三十余萬精兵,要鎧甲有鎧甲、要戰馬有戰馬,都想不出怎么才能打輸……” 話題點名了主帥不行,群臣默不作聲,但心里都明白意思。 作為武官之首的太尉關鴻卓,聽見這話臉上自然有點掛不住,開口道: “當前局勢不同,不能類比。左清秋是敵國國師,但其才能是實打實得的一代人杰,絕非浪得虛名之輩;再者我朝連遭天災,東部四王又心懷異心,強敵在前后方不穩,能打成這樣實屬不易;還有許老將軍這樣的一代英豪,從古至今也沒幾個,哪能代代都出?就說肅王世子吧,文武雙全一騎絕塵不假,但論起用兵打仗,還不是門外漢……” 群臣聽聞此言,也覺得有道理,畢竟許不令這廝,實在有點丟大將軍許烈的臉。 前日關鴻業把信件送過來,文武百官都給看愣了。 夜觀星象、覺得可以、帶兵兩千、繞后打南陽。 這是腦子正常的人能做出的決策? 還招招手就讓關鴻業派大軍過去馳援,這不開玩笑嘛! 少府李思順著話題,嘆了口氣:“幸好沒讓許不令帶著五萬西涼軍,不然這時候準出關一通亂打了,我泱泱大玥,帶兵的都是些什么貨色……” 這又是連所有武官一起罵,但實際上還是罵宋暨亂搞,把武將階級搞的無人可用。 宋暨自然不好跟著罵許不令,看到許不令這封笑掉大牙的信件,宋暨心里還挺放心的,至少這么個莽夫加蠢貨,肯定謀不了天下。聽見李思的話,宋暨輕聲道: “許不令年紀尚輕,為人又比較沖動,初次帶兵,做出這等荒唐決策不足為奇。多磨礪幾年,自然就成了可用之才。” 群臣皆是點頭,畢竟是肅王兒子,現在還用著人家的兵,也不好落井下石作踐人家,便又繼續開始討論戰事。 只是剛聊了片刻,殿外便傳來驛使呼喊: “報——捷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