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笨山拙神-《道友們請自重》
第(1/3)頁
大拙盡量的蜷縮著身子,以免周圍的寒氣進一步的侵蝕自己。
他穿著一身人間仙神制式的仙衣,但這仙衣卻有些殘缺,邊邊角角的已經出現了勾絲的現象。
天蠶抽絲,神女織就的衣服本不該這般的不耐用,但這并不是這仙衣的質量不好,只是大拙自己“不愛護”罷了。
上一次是什么來著?
大拙看著袖口上殘缺的那一小塊,目光里帶著思索的意味。
是了,是一個被遺棄在山上的小孩子。
大拙記得,那孩子的母親,他也曾見過,是一個很乖巧的小姑娘,但沒想到,長大之后居然干出了遺棄嬰兒的事情。
不過大拙并不怪她,因為他看的很清楚,是那小姑娘所托非人,被一個游學來的外鄉士子騙了身子去,最后無奈之下,這才做下了這等事情。
大拙記得很清楚,她那天,天未亮便踩著秋天濃重的露水上山,跪在大拙的神廟前,求他救一救自己的孩子。
她說,她知道這不對,但她已經沒有別的辦法。
未婚而有孕,無論在什么時候,最輕都是要遭人白眼的,甚至一家子都會抬不起頭來。
她將孩子放在了山神廟,然后背井離鄉,不知道去了何處。
大拙再也沒有見過她,因為她從那以后,就沒有再出現在笨山周圍。
而大拙的神識,只能勉強覆蓋笨山。
后來呢?
大拙在心里自問自答。
后來啊,他剪下了一縷仙衣,披在了孩子的身上,然后小心的將孩子送到了山腳下經常過人的路上。
這是一個來歷不能明說的孩子,但是,只要有他這位山神的一縷仙衣在,百姓們就會養活這個孩子,并且不會有絲毫的白眼和鄙夷給這個無辜的孩子。
至少,會平平安安的長大。
其實,大拙可以用更簡單更直接的辦法,比如直接現身,比一縷仙衣更加有說服力。
但老師說過,天庭的規矩,神靈除了祭祀,不能輕易顯化人前。
不過可以托夢。
但大拙很清楚,當時那個時間,還沒有醒來的人,一定是懶漢,懶漢是不會養活好一個孩子的。
什么?
強制讓他看好的百姓入夢,然后托夢給他,讓他來廟里帶走孩子?
不行不行,老師還說過,天庭規矩,不能強迫凡人做任何事情。
“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孩子……”
大拙喃喃自語的說著。
他回憶著,那個孩子,后來平安長大了,雖然不認識什么字,但也沒有成為浪蕩子。
那孩子很聰明的在山腳下支了一個茶攤,有了一份自己的小小事業。
也正是這份事業,給他帶來了一個同樣踏踏實實的老婆。
嗯,現在,那孩子應該已經六十多歲了?
大拙有些不確定,因為自從他成神之后,就已經很少去計算時間。
我是什么時候成神的來著?
大拙裹了裹仙衣,再次陷入了回憶。
他只有這樣做,才能暫時忘卻周圍那仿佛無處不在的寒冷。
‘嘩啦啦……’
隨著他的動作,綁著他的鐵索嘩啦啦響動,寒氣再次激蕩起來。
那位天上來的大人說,這寒鐵鎖鏈,是他這樣待參的罪神應該承受的。
可大拙記得很清楚,老師跟他說過,天庭規矩,待參的仙神,只需要什么也不做,等著調查就好。
而且,調查者,也就是監察使者,必須在有了切實的證據之后才能讓待參仙神受刑。
而那位監察使者,從始至終都沒說過大拙犯了什么罪。
但大拙也沒有反抗,因為他有些心虛——剛剛被待參的那會,他沒有守規矩,而是又偷偷的經營了笨山一年。
可能是因為這個,所以我才要受刑的吧?
大拙心里想著,寒氣讓他打了個激靈。
對了,方才想到了什么?
哦對,我是怎么成仙的來著?
是了,那時候,自己也是一個孤兒,從小吃百家飯長大。
那時候的笨山還不叫笨山,當時這座山沒有名字,也不像今天這么寬敞。
若是想要翻過山,只能用最笨的辦法一點點的去爬,可即便是那樣,每年也有很多人死在爬山的路上。
大拙想要為當時的父老鄉親做些什么。
于是他開始挖山。
他聽講故事的貨郎們說過,有個叫做愚公的人,通過努力,挖走了兩座很高很高的山。
大拙看著當時的笨山,覺得比起愚公來,自己的工作量并沒有那么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