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大學生代表-《重生之我要沖浪》
第(2/3)頁
“加入影視、圖書、音樂點評版塊。”
“非常簡單,顯示作品的基本信息,一張封面小圖片,網友可以打分和評論。”
“打分不需要太復雜的算法,目前能計算平均分就行。以后我會再弄個排行榜,比如麥窩電影200大,還有根據網友喜好推薦,那就需要復雜算法了。”
韓濤聽明白了,道:“關鍵在于內容,我們要有充足的內容,才能吸引網友打分。”
“對,這是人力功夫,得一條一條上傳了。吳軍,你有什么點子?”這候 章汜
“呃……”
吳軍想了想,道:“下發吧,麥窩大學生特別多,招募他們兼職。”
“大學生能干這個?”有人懷疑。
“大學生也有窮的啊,給錢干嘛不做?而且我認為是時候發展校園受眾了,這些人有時間,愛上網,喜歡表達意見,堪稱麥窩的頭等韭菜,啊不是……”
吳軍一不小心把姚遠的口頭禪說出來了,道:“堪稱頭等用戶,我們應該大力培養。”
“具體說說。”
“先以京城大學為根基,每所大學招募幾個代表,專門與我們聯系,然后推廣活動。每月給點錢,給點禮品,組織一下旅游,那幫學生愿意干。”
“那你覺得大學生可以作為核心受眾么?”
“可以啊,他們符合一切條件!”
“……”
姚遠不置可否。
2004年,扎克伯格創立Facebook,只允許大學生注冊,迅速風靡美國。
當時有個清華畢業的,家里開水泥廠的富二代,叫王興,照搬了Facebook,建了個網站叫校內網。
也是只允許大學生注冊,同樣迅速積累用戶。
但很快承擔不起昂貴的服務器和帶寬,200萬美元賣給了陳一舟,陳一舟將其改名人人網,允許所有網友注冊,風光一時。
而王興后來又搞了個產品,叫美團。
以大學生為核心群體,優勢是環境封閉,能快速積累用戶。
劣勢是太封閉了,隔絕了更廣闊的市場,所以開放是必然的,Facebook后來也開放了。
姚遠鼓搗的麥窩,有點像校內,但他從來沒想過做校內,這玩意在國內有局限性,所以一開始就對全體網友開放。
但是,可以盡量的吸收大學生用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