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初始認知芙蓉的感覺? 跟大家一樣,覺得特自戀,神經病。 為什么對她感興趣? 就是好奇啊,覺得她特好玩,就想看看在現實生活里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怎么生存的。但現在覺得她挺了不起,面對那么多的指責詬病,也沒有還口,心態挺好的。” “《北青報》: 我們隱約能看到一個脈絡,那就是雅文化在年輕人,尤其是文化層次較高的人群中開始失去影響力,鄙俗文化漸漸成為現代人的圭臬。 我們不應該把這樣的傾向歸咎于年輕人喪失了信仰,喪失了對美好和崇高事物的熱愛,恰恰相反,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我們時代在高雅文化的建設方面是不是缺失了什么。” “《華商報》: 芙蓉姐姐的出現正好順應了大眾的期待——另類。” “《京城晚報》: 在不斷變化的社會轉型中,一些反傳統的方式,反叛的情緒往往能引起大眾尤其是青年的注意,引發他們的好奇心。 木子美如此,芙蓉姐姐也如此,她的性格、行為方式都是對傳統的女性審美的一種反叛,這種行為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齊魯晚報》: 芙蓉姐姐無意中倡導的低俗文化,將會跟整個社會形成一種惡性互動,特別是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輕人,這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對他們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新周刊》: 芙蓉姐姐網絡女體盛:賤文化的示威者!” ………… 此時此刻,如果有人細扒木子美和芙蓉姐姐,會發現她們的走紅途徑一模一樣: 先在麥窩發日志,用超出常規的話題引流,跟著網站推薦,以麥窩為中心傳播開去,然后紙媒跟上…… 木子美事件,由于性愛敏感,麥窩沒有發聲。 芙蓉姐姐不敏感,麥窩發聲了,當然不是以網站的名義,是用一個個大V的名義,姚司令養這么多水軍不是白養的! 芙蓉姐姐現象特殊,可以吵一架。 (感謝齊王的萌……)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