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公司把這個院子租了半日。 還有很多員工在忙活,跟片場似的,于謙是主持人,有正經(jīng)事,往椅子上一坐,掏出文稿反復熟悉。 簡單說,就是拍個視頻。 名字叫《一餐》。 通過一老一小的做菜,對話,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小的叫潘朌,老的叫鄭秀生,鄭秀生這個人于謙還真知道。今年49歲,京城飯店的大廚,特級烹飪大師。 1999年的時候,建國50年大慶,京城飯店搞了一個復原“開國第一宴”的活動,就是鄭秀生主持的。 于謙愛下廚,一聽把這位大廚請過來,屁顛屁顛就答應了。 當然他不知道的是,鄭秀生在幾年后主持了奧運會嘉賓的餐飲工作,以及國家各大活動的餐飲服務,后來還給冬奧會當過顧問。 可惜沒見到冬奧會開幕,就去世了,享年67歲。 而在他退休之后,跟幾位大廚一塊搞了個帳號“老飯骨”,在網(wǎng)上手打發(fā)布.教大家做菜,很受歡迎——可見美食博主都卷成什么樣了! 等了一會,潘盼過來了。 又過了沒多久,鄭秀生騎著自行車到了,個頭不高,矮墩墩的,臉飽滿喜慶,很有親切感。 他尋思拍節(jié)目在網(wǎng)上放,可能小打小鬧,但進門就嚇了一跳。 好家伙,包了一個大院子,十幾位工作人員等候,最貴的機器設備,跟拍電影似的——這成本,比豬甜甜大了去了。“鄭老師,您好您好!” “別別,我算什么老師,叫老鄭就行了。” “不不,起碼得叫聲鄭大爺。” “行行!你們不嫌輩分低就叫。” 鄭秀生虛歲50了,叫大爺也不算太過分,對于謙道:“我聽過你說相聲,電匣子里常播,你那搭檔叫,叫什么來著“郭德綱!” “哦對對,有空我去你們茶樓聽,說的真好。” 跟著,于謙把潘朌領過來,小胖妹緊張的不得了,鄭秀生笑呵呵的一臉佛相,還特意握了握手,一搭手就知道這孩子經(jīng)常做飯。 第一次見面也沒說什么,先走了一遍拍攝流程。 鄭秀生經(jīng)常去國外參加交流活動,接待過各國元首,跟長者單獨合過影,見識過大場面,但今天還真不懂了,也沒有詞兒,沒有扇情的臺本,就做道菜,聊聊天,這能傳遞什么能量啊? 準備的工夫,下午太陽西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