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快時尚3-《重生之我要沖浪》
第(1/3)頁
孫雋一聲令下,999件特制版T恤的單子,與無數訂單一起經過數據中心處理,又分派到生產工廠。
主要在浙江和廣東,以后銷售額上來了,還得在東北、中原、西南等地跟隨著倉儲找合適的工廠。
話說一個地區能形成某種產業,必然有其歷史因素。
比如浙江服裝業發達,除了眾所周知的紡織業繁榮、面料便宜等,還有什么原因呢?
還有就是裁縫多。
這里的裁縫不一樣,因為在清末時,開放了一批包括寧波、溫州在內的通商口岸。這些裁縫與西洋文化接觸,不經意間帶動了國人從清式服裝到西式服裝的過渡。
比如寧波有一個群體,叫紅幫裁縫。
中國第一套西裝,第一套中山裝,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論專著,第一家西服工藝學校……全是紅幫裁縫創造的。
而在改革開放時,由于有這個裁縫傳統,服裝行業門檻又低,便成為許多鎮辦/村辦企業的選擇,慢慢催生出一個龐大的產業。
寧波孕育出了雅戈爾、杉杉兩大品牌,溫州更夸張,有報喜鳥、森馬、美特斯邦威等名牌。
上午,寧波的一家中等服裝廠。
現在服裝生意好做,開機器就等于印錢,這家廠子沒有自己的品牌,純代工,靠賺代工費就發了。
衣服如果走量的話,成本特別特別低。
像廣州那邊批發牛仔褲,一大包就是一件,一件1000條,一條10塊錢——當然是質量一般的牛仔褲。
再像T恤,一件短袖純色T恤,量多、不太要求質量的話,一件最低能壓到1塊錢的成本。
“老板,麥客來單子了!”
“來就來嘛,又沒有多少,慌什么?姓孫的說得天花亂墜,保我機器冒煙,結果平均下來每天才幾千件,京城的家伙太滑頭?!?
“不是啊,這次多很多啊!”
“能有多少???”
老板扳過電腦一瞧,汗都下來了,罵道:“他們給的生產時間那么短,一下子百萬件,我們冒煙都做不完!”
“不是啊,我們只需要做這幾款?!?
哦?
老板再仔細看,估摸著自己的生產能力,這才放了心:“安排下去,加班了加班了!”
同一時間。
溫州的幾家制鞋廠也接到了差不多的訂單,他們都是中小規模,孫雋根據不同的產能實力,一一分配出去,爭取在最快的時間搞定。
不僅浙江,廣東也有廠子接到單子。
與去年的數量相比,今年可謂轟的一聲火箭竄升。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