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一直想出海-《重生之我要沖浪》
第(1/3)頁
石頭上映20天后,基本塵埃落定。
預計收官票房7600萬,比原時空高了5000萬。
麥窩的評分開局8.5,之后常有起伏,但始終穩定在8.3以上,無論票房還是口碑,皆為今年最大的一匹黑馬。
排在票房榜的第四位,前面是《達芬奇密碼》《金剛》《霍元甲》——如果按全年排的話,也能擠進前十,排在第八位,將《超人歸來》《龍虎門》踩在腳下。
寧浩一炮而紅,黃渤等人也有了名氣。
國內電影票房分賬,一直是影院拿大頭,張偉平和張藝謀該說不說,在分賬的事情上貢獻了很大作用。
《英雄》創造了票房神話,張偉平話語權大增,把片方的分賬比例提高到了40%。《十面埋伏》的時候又談,提到了41%,今年《滿城盡帶黃金甲》再談判,提到了42%。
然后院線不干了,搞的總局下場調解,最后發文規定:片方分賬不低于43%。
所以《石頭》現在能分41%-42%,扣掉發行費、稅等,還剩30%左右,即2280萬。
看著挺多吧,但算一算帳:《石頭》去年立項拍攝,今年上映,明年才能回款,前后花了3年時間,就為這2280萬。
與互聯網企業一比,不值一提。
后世不同,后世一部電影幾十億,真的能賺錢。就算票房賺不到,在場外也能賺到,所以影視圈與資本紛紛勾結,一起割韭菜。
新利傳媒開門紅,業界大呼“狼來了”。
沈南鵬不屑一顧,怎么就狼來了,你知道我們要干嘛?
他對收購嘉禾非常感興趣,親自操盤,目前有99、空中網、TOM、紅杉四家,他覺得還不夠。
起碼要6-7億港幣才行,而且最好拉上香港的資本。
……
香港,嘉禾。
79歲的鄒文懷已經老態龍鐘,愈發心力交瘁。
遙想1970年,自己從邵氏跳槽,帶著何冠昌等人自立門戶,導演胡金銓給取的公司名字:嘉禾,奇特美好的谷物,意為吉祥之兆。
71年簽了李小龍,74年簽了許冠文,77年是洪金寶,79年是成龍……笑傲整個70-80年代。
90年代末陷入低迷,跨過千禧年更甚,如今早就拋棄了制片業務,靠發行和電影融資活著。
但效益也不好,港片日薄西山,好萊塢攻城略地,新時代新形勢讓鄒文懷產生一種人老了跟不上節奏的感覺。
近兩年總有人想收購嘉禾,靠著李嘉誠等好友幫忙勉強固守。
可治標不治本。
就在剛剛,竟然有一家內地公司來探口風,叫什么新利傳媒,也給擋了回去。
“嘉禾真是衰敗,連內地公司都盯上了。”
鄒文懷搖搖頭,明年自己就80歲了,女兒也無心經營,80歲的人還強求什么呢?或許該放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