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甄子丹是靠《葉問》成為巨星的。 此前所謂的巨星,都是宣發(fā)上的手法,湊數(shù)用的。他84年入行,混的不溫不火,觀眾的印象就是:哦,打的不錯! 《葉問》的時候他已經(jīng)45歲了,一個演員能在這個年齡段更上一層樓,那簡直是天時地利人和。 成龍、李連杰打不動了,功夫片沒落,港圈勢微,急需一個人來挑大梁,自然落在還能打得動的甄子丹身上。 而且《葉問》本身水準不錯,在沒怎么宣發(fā)的情況下,內(nèi)地拿了9千萬票房,香港拿了2千多萬,當年被稱作“黑馬”。一共出了四部,是很成功的系列電影,也造就了一些梗: “我要打十個!” “嘗試切他中路!” 演員基本沒啥變化,只把林家棟換成了張頌文,演那個翻譯官。 張頌文是廣東人,大器晚成,混了好多好多年,開過個人表演工作室,教過林志玲、李菲兒、鐘漢良、田亮等等,近些年才走紅,最新的戲叫《狂飆》。 他現(xiàn)在還是混的階段,被上帝之手欽點出演,受寵若驚,賣足了力氣,呈現(xiàn)了與林家棟截然不同的另一種風(fēng)格。 臨時休息所。 電影已經(jīng)放上了。 徐春華很小就出來打工,少年歡樂是缺失的,有看電影的工夫不如多掙點錢。但現(xiàn)在也沒事干,有一搭沒一搭的瞅兩眼,瞅著瞅著就把身子調(diào)正,一本正經(jīng)的看了起來。 “哈哈哈!” “哇!” “這不是樊少皇么?” “樊少皇是誰?” “虛竹!” “哦哦,他不拍電視劇了?” 港片的一大特色,就是不管什么類型,都喜歡往里加點喜劇元素。《葉問》有很多輕巧的段子設(shè)計,讓人忍不住一樂,當然最精彩的還是功夫。 與樊少皇比武堪稱經(jīng)典。 樊少皇打的翻子拳,大開大合,力道兇猛,甄子丹打的詠春,緊密靈活,攻守兼?zhèn)洌浞诛@示了“南拳北腿”的特點。 徐春華看的非常過癮,功夫嘛,哪個男人不愛。 《葉問》前面講佛山武館街,然后日寇過來了,氣氛急轉(zhuǎn)直下,又到了喜聞樂見的打鬼子環(huán)節(jié)。 “臥槽!” “小鬼子不講武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