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略性民企-《重生之我要沖浪》
第(1/3)頁
11月8號,《失戀33天》上映。
主角是原班人馬。
文章該說不說,演技在同生代數一數二。他的問題也不全在出軌,而是平日性情乖張,得罪了不少人。沒事的時候,大家遷就他,一旦出事,那就是破鼓萬人捶。
白百何在小妞電影的領域所向無敵,徐靜蕾、章子怡、范小胖都拍過小妞電影,效果不佳,她們沒有都市小妞的那股勁兒。
這個勁兒很重要。
話說范小胖在韓國拍片征戰柏林了,看眼神已經是個平和的中年女性了……
至于配角,除了前男友的角色,皆由99娛樂旗下的藝人參與,于佳佳選人有一套,女明星各有千秋,男明星丑的統一,黃渤、王寶強是標桿。
這部片的營銷期長達兩個月。
目標明確,針對都市文藝青年,主打的話題就是“失戀”。
在京城、廣州、上海等票房重鎮,征集失戀故事,拍攝短片,收集紀念品,然后以“電影官方賬號”的形式,發在了社區和麥粒視頻。
名曰“失戀博物館”。
社區本來就是都市青年的大本營,再加上原著的人氣,各路明星推薦,光棍節的噱頭,熱度很容易就上來了。
“雙11·光棍節,我們一起失戀!”
《失戀33天》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表現了都市青年的生活狀態和戀愛觀,女主角被男朋友劈腿,瞬間墜入谷底。
她一心想復合,卑微如舔狗。
在戀愛關系中,人們飾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有游走花叢的海王/海后,有默默等待的老實人,有又當又立的婊子,有接盤俠,有作女,有提款機……
只要能表現出一種角色,就會贏得這種角色背后廣大群體的共情。
白百何演了個女舔狗,自然贏得一大批有類似經歷的人的共鳴,所以喜歡這個片的多為女性,男觀眾往往感受平平。
“與《007:大破量子危機》正面對壘,《失戀33天》以哀兵之態登場,僅用兩天時間就讓業內人士跌破眼球。
《007》首周5天票房6600萬,《失戀33天》首周2天票房達到了3000萬,在好萊塢大片的巨大壓力之下成功突圍。
而此片的成本只有890萬,《007》則高達2億美金!”
“上映4天,《失戀33天》再創新高。在雙11光棍節當天,單日票房達到了驚人的2000萬,實現了票房逆跌。”
今年是電影大年,排行榜前十全部破億,有7部華語片,第一是馮小剛的《非誠勿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