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了生存,楊瀟不得不改變雜志的定位,但她始終不服輸,她有一個很大的野心。 就在同一年,世界科幻協(xié)會(WSFS)邀請她參加在圣馬力諾舉行的年會。楊瀟單槍匹馬,拖著裝滿期刊的沉重書箱,出席了年會,還代表中國力挫競爭對手波蘭,拿到了1991年的WSFS年會舉辦權(quán)。 回來之后,變故又生。 有人向組織上告狀,說是里通外國,培養(yǎng)資產(chǎn)階級作家。 這個帽子太大了! SC省科協(xié)的相關(guān)領(lǐng)導帶著楊瀟,上京申訴,一個部委一個部委地去解釋。 努力終于奏效,國家同意在成都召開WSFS年會,但此時,由于國際氣候風云變幻,WSFS收回了成都的舉辦權(quán)。 于是楊瀟再度出發(fā),為了節(jié)省經(jīng)費,先坐火車到俄羅斯,再坐火車趕赴海牙,橫跨亞歐大陸,長達八天八夜。 今天看來,這個行為本身就充滿了科幻意味。 當一行人到達海牙時,全部雙腿腫脹,但仍拿出了最好的狀態(tài),立即投入了奪回主辦權(quán)的游說工作。 從介紹四川的電視片到明信片,到下榻賓館,到會議議程,到中國的科幻發(fā)展狀況,到臥龍大熊貓……方方面面的努力讓各國代表深受震動。 我們奪回了1991年WSFS年會的主辦權(quán)!” “……” 全場鴉雀無聲,一盞燈,一束光,一個人在講述著中國科幻的艱難歷程。 “年會開得非常成功,來自亞、歐、美洲的45位作家和150名中國作家齊聚成都。 大家一起去臥龍看了大熊貓,三大洲的科幻作家圍著篝火,跳起了當?shù)氐奈璧福餐瑧c祝這個科幻人的節(jié)日。 當時在場的《人民文學》副主編王扶,說了一句話:‘中國科幻,前程遠大!’ 是的,這是當時所有人的心聲,中國科幻前程遠大! 年會之后,《奇談》改成了《科幻世界》,沿用至今。 90年代科幻熱重新萌發(fā),《科幻世界》的月發(fā)行量由1991年的7000份,到1996年突破20萬份,2000年躍升到40萬份,遠遠超過美國的幾種科幻雜志,成為全球第一。 2002年,楊瀟卸任!” 劉慈欣講的也有些動情,語帶哽咽,道:“90年代科幻熱時,涌現(xiàn)出一批新生代作家,包括我在內(nèi)。 當我們懷著滿腔的熱愛與赤誠,將頭腦中的想象落于筆端,很幸運還有《科幻世界》,讓我們不至于連投稿的地方都沒有。 到了今天,傳統(tǒng)雜志萎靡,《科幻世界》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它仍然在堅守,保留著中國科幻文學的最后一片沃土。 今天借此機會,很想說一聲感謝,而我們也邀請到了楊瀟老師,她就在現(xiàn)場……” 啪! 又一束光打下來,照在臺下的楊瀟身上,小老太太捂著臉,卻大大方方的站起身揮手致意。 順帶一提,她是一省大員的千金,否則也不能頂住壓力繼續(xù)搞《科幻世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