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頭發產業-《重生之我要沖浪》
第(2/3)頁
如今直播帶貨在國內做的熱鬧,但咱們這一帶一路大會都開了,自然得響應號召,把我們的優質產品送出去。
有來有往才叫貿易,單方面那不成冤大頭了么?”
“哈哈哈!”
“姚總說的是!”
他說的一點都不好笑,但這種場合就要訓從嘛,領導講笑話,你敢不笑?你撓咯吱窩也得笑出來啊,你又不是余歡水。
“我們全國選品啊,選來選去就挑中伱們了。劉薇薇把方案遞給我的時候,我還蠻驚訝,因為我對假發真是不了解,所以有勞大家辛苦一趟,我們仔細聊一聊。”
“您太客氣了!”
“能見您一面,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七嘴八舌的繼續拍馬屁,然后從哪兒說起呢?鄭有全資歷最老,還是他先說。
具體行業發展就不贅述了,簡單講講,假發最早在山東比較興盛,一是有德國商人留下的傳統,二是與韓國隔海相望。
沒錯,跟柿餅一樣,又是韓國人。
他們來中國收假發,回去加工,高價賣給歐美。但國內企業憑借強大的內卷能力,已經干掉了韓國人,在國際市場占據了最大份額。
許昌是其中翹楚。
有5000個制作工坊,從業人員20多萬,2016年出口額達到了10億美元。
瑞貝卡一家企業,就吸納了11000名的女工,收入還挺高。
“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一個是發源不足。”
鄭有全道:“以前大家窮,村子里沒有染頭發的婦女,她們的頭發又黑又亮,是最高檔的發源。
沒有燙染過、純天然、質量好的假發,最便宜的也要一千多。
后來就不行了,染頭發的越來越多,發量也越來越少,我們在國內收不到什么好頭發,只得去海外收。”
“海外哪里?”
“印度!”
另一人接話道:“毫不夸張的說,我們中國人的頭發是最好的,印度差點,但相對也可以。他們人口多,發源容易找,成本也低。”
“成本為什么低?”
“呃……”
幾人同時流露出一絲尷尬,還是道:“大部分的印度人會去寺廟進行一種活動,您可以理解成‘把頭發獻祭給神明’。
那些寺廟有專門的剃發服務,是全部剃光那種,然后賣給印度的頭發販子,販子再賣給我們,雖然轉了兩手,但總體成本還是較便宜的。”
“就是說,印度人壓根不知道自己頭發被賣了?”劉薇薇樂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