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蜀地之中教書先生甚多,還有一些頗負盛名,但方夕見了幾個,大多是只知道之乎者也,死讀書的庸才。 還是他無意間逛了一次花鳥市場,見到一古董金器之上的銘文與花鳥文字有些類似,繼而恍然大悟,去找了幾個年老的古董朝奉,又命嚴甲去找了一些專攻金石的師父來,才零零總總,整理出一些殘篇。 最終,那一頁《地元金書》終于被方夕以自身智慧,連蒙帶猜地補全。 好在此等古篆文大多闡釋天地之理、近乎法則……他以地仙級數的見識翻譯,應當不會出什么大錯。 奈何,方夕只見過一頁《地元金書》,未曾盡覽。 此時明月高懸。 宅邸之內。 方夕盤膝而坐,打開荷包模樣的法寶囊,將云雨道人的道書取了出來。 這幾本道書來自枯朽山老鴉觀,也就是個旁門路數,甚至在旁門之中都要等而下之。 不過如今方夕也不挑,拿出一卷仔細參悟,與自己推演所得的《地元金書》入門篇對照,對此世修行之法就有許多理解: “此世修行之人,一開始不論玄門正宗還是旁門魔道,應當都是先練成一股真氣法力!法力凝結符箓,為諸多法術之基!” “但就這一步,便有許多差別。” 在《地元金書》之上,用了整整一頁來描述此一步,要求修煉之人先沉靜身心、不染污穢,保持此種六根清凈之狀態,進行‘百日筑基’,務必要使得爐鼎完美,鑄就一副上乘道基,再以此道基煉氣,采大日紫氣、九天清氣等天地至純至凈之氣,所煉出的真氣法力,名為‘地闕元真’,名列九階二十七品真氣第六階,妙用無窮,再以之煉化法力,則根基渾厚,超過旁門中人十倍百倍,日后成就自然遠遠超出,有飛升正果之望! “換成老鴉觀功法,乃是觀想存神,調息服氣,配合符箓,調和法力……所修煉出的法力駁雜不堪,只怕連一階都有些勉強……日后成就自然極其有限,不說散仙道果,連出入青冥的劍仙都有些艱難,最多施展百步飛劍,做個劍俠罷了……” “這莫非便是此世玄門正宗與旁門最大的區別?從一開始的真氣品質就早已注定?跟靈根修仙法也有極大不同。” 靈根修仙法,乃是先煉氣、再筑基、繼而結丹元嬰,一路往上,只要位于同一大境界,法力就并無多少高下之分。 但此世法門,大多都是先‘筑基’,再‘煉氣’。 甚至煉出真氣法力之后就需開始不斷純化,有的甚至不走金丹元嬰的路子,直接煉氣煉到頂點,不斷精純自身‘先天一氣’,最終成就形神俱妙、一氣化生的天仙道果,有些類似上古練氣士的路子。 也有的真氣一步顯化元嬰,然后再將元嬰煉成元神,得散仙道果。 方夕從《地元金書》之上推演出這些結論,不由無語。 而此書內容到此窮盡,畢竟他只看了一頁。 若不是上古花鳥文字一詞多義,蘊藏無窮信息只怕還參悟不出這些奧秘。 “根據那莫一醉所言,煉就元神的大人物,不是一方大派掌教,就是邪道巨擘、海外散仙……” “如此看來,那些名門正派的收徒標準的確有些高,都是奔著成仙去的……哪怕一世不成,還可以多轉幾世重來,十分賴皮。” 方夕苦笑一聲,知道自己之前拜入大宗門的想法,終究有些水中月、鏡中花。 此時拿著老鴉觀道書,略過之前筑基煉氣的粗淺法門,又看向后面幾道法術神通。 老鴉觀乃是旁門中的三流路數,觀中最高成就也沒得元神。 后面幾篇都是法術一流,有祭煉那‘飛火梭’的口訣禁法、也有‘黑風烏血煞’等幾道煞氣的凝練運用之術。 這些若被尋常武林中人得到,練出些許門道,便可號稱異派劍俠,在武林中就是開宗立派的宗師級人物了。 若起了雄心壯志或許還可以爭個武林盟主當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