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最初的故事-《希靈帝國》
第(2/3)頁
此類“多物種混合型明”在地球人的常規世界觀里恐怕十分新奇,但對我而言,這個概念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看看救世軍的物種組成吧:他們就是來自同一顆星球的。希靈人就是這樣。他們由數個截然不同的智慧物種組成——這些智慧物種同時也是日后希靈使徒的起源模板。
和很多普通種族一樣,原始母星上的各大種族在初次接觸的時候也爆發過戰爭,而且由于生命形態的根性差異,這些戰爭異常慘烈——先祖安瑟斯在談及這段歷史的時候不斷提起一些名號:天蝎,薩法,風暴——這些都是在上古時代的母星族群,在希靈明還未形成一個統一整體的時候。這顆星球被數個同樣開化的物種分割占據著,其分裂和對立情況甚至遠勝于地球上最混亂的年代。
但也如那些堅持到宇宙時代的普通種族一樣,在經歷了一開始的戰爭-融合之后,希靈人還是成功地由互相對立的族群變成了統一明。并開始探索他們的宇宙。
“多物種混合型明”有一項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們在科研和探索領域發展更快,因此希靈人在較短的時間內便掌握了高超的宇航技術,并在接觸到物質世界極限后開始研究如何跳出他們的宇宙——而災難。就是在這時候突然降臨的。
在一處內陸殖民地中爆發出來的深淵,幾乎瞬間摧毀了這個充滿希望的明。而且短時間便越過了母星的最終防御線。
這次深淵爆發同時也是希靈使徒的“起源仇恨”最初的源頭。
盡管希靈人頑強抵抗,但以他們的力量還完全沒做好與深淵這種敵人抗衡的準備,再加上當時原始母星所面對的深淵力量規模龐大,希靈人最終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他們的宇宙正在緩緩崩潰,任何艦隊和火炮面對那種無以名狀的敵人都是無效的。
希靈人用最后的資源和拼死爭取來的時間制造了可以跨越虛空的方舟,在原始母星被深淵完全覆蓋的那天,他們開始逃離自己的故鄉宇宙:這是希靈明有史以來面對深淵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族潰逃,而希靈使徒的誕生就是在那之后不久的事情。
“我們在與深淵作戰的過程中節節敗退,那是一種無法用常理解釋的‘敵人’,無形無質,無法分析,”安瑟斯用了很長時間才把母星歷史的前半段講完,現在他終于講到了深淵戰爭和希靈使徒的誕生階段,“我們甚至不知道它是某種明確的邪惡敵人,亦或者只是宇宙中不可抵擋的自然現象,我們只知道最終一切都變成了敵人:與深淵戰斗越久,我們所要面對的敵對力量就越發強大,這是一場從開始就不可能獲勝的戰斗,最終聯合政府不得不決定放棄家園,跳出宇宙。”
“這在當年一定是個很冒險的舉動。”珊多拉點著頭說道。
“是的,冒險,極端冒險,”安瑟斯呼了口氣,“我們并沒有完全掌握跳出世界的技術——關于多元宇宙的精確模型,多元宇宙之間的那種難以描述的險惡環境,以及如何在世界之間進行可控航行,這些技術全都處于探索階段,我們剛剛知道自己的世界之外還有更廣闊的的空間,剛知道怎么用數學率設備來產生一個可以讓自己在虛空環境中生存的秩序場,對深淵的戰爭就到了不得不逃亡的階段。
第一批方舟出發之后再無音訊,我們為它配備的大功率通訊天線在虛空中堅持了很短時間便出現故障,第二批方舟使用了新的不連續通訊技術,它在離開故鄉之后與基地保持了一段時間的連接,但很快也失去音訊——似乎跳出宇宙的嘗試與自殺無異。然而別無他法,我們必須不斷發射方舟。已經沒時間去研究穩妥的航行方案,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去發射更多的無人試驗船了,聯合政府早已放棄了母星防御圈,最后那段時光里,希靈全族龜縮在銀河的另一端最后一片殖民區里,看著整個宇宙在自己眼前慢慢崩塌,深空探測器傳回來的星光一天比一天暗淡,星云之間的光影一天比一天扭曲瘋狂。我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把手頭所有東西制造成方舟,不管這些簡陋的東西到底能不能在虛空中堅持到抵達下一個安全世界,都要義無反顧地跑出去……”
“故鄉世界可能位于虛空象限的分界點上,”珊多拉突然低聲說道,“在象限內航行和跨象限航行唯一的區別就是通訊方式。第一批方舟的通訊系統肯定是為了在‘連續虛空’中工作而設計的,因此在跨越象限之后,那些方舟就失蹤了……不必在意這些,請繼續。”
安瑟斯點點頭,他知道自己多半也聽不懂珊多拉的解釋:“最后情況終于有所好轉——種族滅絕的壓力可以讓凡人崩潰瘋狂,也可以讓我們獲得絕境逢生的爆發力,我們終于摸清了在虛空中航行的要訣。并且制造了粗糙的導航裝置——聽起來很可笑吧?最初發射的方舟是連導航裝置都沒有的,就好像原始人制造的、連舵和帆都沒有的獨木舟一樣,在虛空中只能漂流前行,這就是原始方舟。”
第(2/3)頁